| 回首頁 | ENGLISH | 兒童館 | CHILDREN | MyMuseum
| 進階檢索
人類學

台灣史前文化台灣史前文化
台灣原住民民族誌標本台灣原住民
民族誌標本
台灣漢人民間信仰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動物學
地質學
植物學
藻類學
菌類學
  
現在位置: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 一般大眾 » 數位典藏 » 人類學 » 台灣原住民民族誌標本 » 概論
:::


 臺灣文化的多樣性
 泰雅族
   - 山居的泰雅族
   - 人口與分布
   - 社會組織與文化特徵
   - 信仰、規範與社會組成原則
   - 物、社會記憶與認同
 布農族
   - 起源
   - 社會組織
   - 布農族的生計經濟
   - 宗教與祭儀
   - 音樂
 卑南族
   - 台東平原上的邦國─卑南族
   - 族群起源與人群
   - 社會與文化特徵
   - 宗教信仰與儀式
   - 物及其社會意義
 賽夏族
   - 地理分佈及人口
   - 歷史沿革
   - 生產方式
   - 政治社會制度
 阿美族
   - 台灣東部平原上的阿美族
   - 族群分布與人口
   - 社會文化特徵
   - 生計經濟
   - 信仰與儀式
 排灣族
   - 族群分布與人口
   - 社會文化特徵
   - 生計經濟
   - 信仰與祭儀
   - 物及其社會意義
 雅美族
 魯凱族
  一. 臺灣文化的多樣性
 
泰雅族珠衣 ↗泰雅族珠衣 排灣族項鍊 ↗排灣族項鍊 ↗雅美拼板舟
 
  臺灣島不只在地理環境變化多端,也擁有多元文化並存發展的人文景觀。除了三百餘年前移民自中國大陸閩、粵為主的漢民族,臺灣更有為數三十九萬餘人口的原住民族,以及受漢文化涵化的平埔諸族,分佈在三十個山地鄉、二十六個平地鄉鎮與平地都會地區。
   十七世紀以前臺灣的族群版圖是由南島語族構築而成的。雖然,臺灣史前文化與目前原住民之關係的圖像,尚未完整且細膩的勾勒出來。以目前所發現的資料來說,史前文化的主人和南島語族的土著,在不同的時間、分批進入臺灣。認為現存原住民族分批進入臺灣的論者,相信這次的遷移最早可能在西元前三千年至四千年左右,也就是距今約五千年至六千年。
   分佈在臺灣北部的泰雅族與 賽夏族,沒有發展出陶器工藝,以善於文面、巧工織布著稱;一般認為,這兩個族群到達臺灣的時間最早,約在五千年至六千年前。中部的邵族、布農族、鄒族約於三千餘年前到臺灣。在南部與東南部發展出階級社會、藝術成就極為發達的排灣族、魯凱族和卑南族,約在一千餘年前到達臺灣。東臺灣的阿美族文化與菲律賓金屬器文化相似,約在公元後到臺。達悟族,則一直要到唐宋時期,才由菲律賓的巴丹島遷徙至孤懸於太平洋中的蘭嶼島上定居。亦有學者認為,臺灣的南島語族是由一支民族發展成多族。這兩個學說目前都在尋求更多的證據。
   三百多年前,閩、粵的漢族大量移民臺灣。其時,臺灣西岸的平原,尚有大量平埔族定居,逐漸地受到強勢漢文化的影響。到十九世紀末,可辨認的平埔族,尚有:分布於基隆淡水海岸地區及一部份居於宜蘭縣境的凱達格蘭族,居住於臺北盆地及其周圍的雷朗族,宜蘭縣的噶瑪蘭族,分佈於新竹、苗栗二縣的海岸平地的道卡斯族,臺中縣境有巴則海族和拍瀑拉族,巴布薩族分佈於彰化縣境,和安雅族居於嘉義與南投二縣,西拉雅的三個亞族分佈於臺南、高雄和屏東三縣。居住於日月潭一帶的邵族,有時也被歸入平埔族群,但目前已經獨立為一族。
   臺灣原住民族在社會文化上雖然都屬於馬來 ----- 玻里尼西亞系統,彼此之間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比方說:在政治體系上,從平權的達悟、泰雅、布農社會到有嚴格的貴族與平民之分的魯凱、排灣階層社會。在宗教上,從不具特定型態的精靈信仰到多神信仰。親屬組織從父系或母系的單系親屬群到雙系親屬群。臺灣十幾個「人族」,呈現多面貌的社會文化現象。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17084945
|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網站地圖|  科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