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ENGLISH | 兒童館 | CHILDREN | MyMuseum
| 進階檢索
現在位置: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 一般大眾 » 數位典藏 » 地質學 » 變質岩 » 變質作用與變質岩
:::
變質作用與變質岩
變質作用與變質岩
*
				野外影像-中部橫貫公路
* 野外影像-中部橫貫公路
變質作用與變質相
  變質作用乃改變岩石(火成岩、沉積岩或變質岩)原有組織與礦物結晶之現象,常發生於某物理與化學條件,與地表以下環境有關。風化作用為地表附近所發生之物理與化學改變,不屬於變質..........
.... more
接觸變質
  在火成岩侵入體之鄰近區域,局部常存在顯著強烈的變質作用。接觸變質之主要特徵為角頁岩(hornfels)的形成,雖然在某些區域也有具葉片狀之斑點片岩或板岩(spotted..........
.... more
區域變質
  區域變質作用(Regional metamorphism;又稱廣域變質作用)發達於數千平方公里廣闊地區之褶皺山脈之根部和前寒武紀之區域內。在這些地區常伴有花崗岩質之深成..........
.... more
北迴隧道內大南澳片岩之岩石研究
..........
.... more
斷層

  斷層常造成許多困擾與極複雜的地質問題,惟藉著斷層的辨認與判識,常有助於對一區域地殼變動的來龍去脈有正確認識與瞭解。斷層常於地表地形上表現出來,它可使地層或岩塊拱起抬升、崩塌陷落、掀動傾斜或作..........

.... more
節理

  節理為岩石或岩層的天然破裂面,它與斷層的差別是在破裂面兩側的岩石,並未沿著破裂面發生過相對的移位。到過墾丁國家公園的人,或許不會忘記珊瑚礁石灰岩的「一線天」。一線天的地形景觀是怎樣形成的呢?..........

.... more
褶皺
  地層岩石經擠壓變形產生波狀、盆狀、鐘形等彎曲變形者,稱褶皺或褶曲。岩層發生擠壓褶皺變形,其岩石中的礦物組成或顆粒結晶排列有可能經過重新調整分配,因而岩石一經褶曲,就永遠..........
.... more
清風明月映雪山─談滄海桑田

  炎炎夏日,在台灣3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區,時有清風徐來,令人心曠神怡(圖1)。筆者因雪山山脈地質調查 ,見有棕櫚植物化石,就以此略述台灣高山地區的地質變遷。
  台灣為一高山島嶼,以..........

.... more
雪霸國家公園(一):雪山

  雪霸國家公園位於台灣本島之中北部,境內高山林立,3000公尺以上的高峰多達51座,彙結於雪山地壘。以雪山為頂點向四周開展,地貌崇峻壯麗,氣勢雄偉壯觀,屬於山岳型國家公園。由大安溪河谷海拔76..........

.... more
雪霸國家公園(二):大霸尖山
  雪霸國家公園雪山北稜線由台灣第二高山雪山(3886公尺)向北延伸,經北稜角(3880公尺)、凱蘭特昆山(3731公尺)、雪山北峰(3703公尺)、穆特勒布山(3626公..........
.... more
玉山

  玉山高3952公尺,為東北亞第一高峰,遠勝日本富士山,曾名為新高山。為保護自然生態景觀及提高國民遊憩品質,於1986年4月10日成立玉山國家公園,屬山岳型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位居台灣中央山..........

.... more
南湖大山

  南湖大山屬太魯閣國家公園所轄,登山界所稱南湖山塊,包括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有南湖大山(圖1)、南湖北峰、南湖南峰、南湖東峰(圖2)、巴巴山、馬比杉山、審馬陣山及中央尖山等8座,均名列台灣百..........

.... more
台灣中央山脈板岩系石灰岩洞與鐘乳石

  有關太陽系早期的形成學說很多,其中有個星雲學說認為太陽系中的行星是由於宇宙塵和氣體所生成緩慢轉動的一團星雲凝結而產生。凝結作用主要是由於重力的吸引。根據星雲學說、火星或金星的大氣組成與地球古..........

.... more
外太空來的訪客

  南部橫貫公路向陽東北方7公里嘉明湖(圖1),由於電視、報章雜誌等傳播媒體之報導為隕石撞擊地面所產生的隕石坑,引發許多登山與玩石同好之興趣,成為連續假日之極熱門登山路線,荒山野地群眾絡繹於途。..........

.... more
蘇花公路變質岩區
  蘇花公路沿線出露的岩層以變質岩為主。地層上可分為大南澳變質雜岩、南蘇澳層、廬山層及第四紀地層等四大單位。其中以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之大南澳變質雜岩分布最廣,岩性至為複..........
.... more
台灣變質岩區野外影像
..........
.... more
 
 
 
 
推薦關鍵字
延伸閱讀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17029638

|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網站地圖|  科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