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ENGLISH | 兒童館 | CHILDREN | MyMuseum
| 進階檢索
現在位置: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 一般大眾 » 數位典藏 » 動物學 » 爬蟲類 » 學習資源
:::
台灣蜥蜴介紹:蓬萊草蜥
台灣蜥蜴介紹:蓬萊草蜥
*
				台灣蜥蜴介紹:蓬萊草蜥
* 台灣蜥蜴介紹:蓬萊草蜥
  蓬萊草蜥屬於台灣特有種,以前一直被認為與大陸的北草蜥是同一種,其實牠們在體型(北草蜥的平均體長約大了11mm)、背部鱗片(蓬萊草蜥8-6片,北草蜥6-4)及產蛋數(蓬萊草蜥大多2個,北草蜥3-4個)上皆有差異。蓬萊草蜥由美國人Van Denburgh於1912年在台灣採得並命名,模式標本存於美國加州科學院。蓬萊草蜥與台灣另一種草蜥-台灣草蜥不僅在外型上相像,連顏色都類似,因此在野外觀察時常常混淆不清,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位於腹部後腳邊的鼠蹊孔數目,蓬萊草蜥一對(左右各一),台灣草蜥二對(左右各二)。蓬萊草蜥的體長約介於31.0-54.5mm之間,平均為49.5mm(林和鄭,1990)。台灣全島從平地到海拔500公尺的丘陵地、外島的澎湖及小琉球都有牠們的分佈。
食:
  早晨太陽剛露臉射出第一道光芒,蓬萊草蜥成群結隊的在佈滿晶瑩剔透的露珠的銀合歡葉上攀爬,一邊喝著沁涼水珠,一邊覓食。牠們的覓食屬於走動覓食型-在生活地區內徘徊、警戒、捕食在其內出現的獵物。採取此型的蜥蜴通常有較好的視覺或嗅覺,而且較易獲得食物,然而於覓食過程中也較易遇到掠食者,增加被捕食的機會。蓬萊草蜥的主要食物有蚱蜢、甲蟲和鼠婦等節肢動物。雌蜥的肝臟重量於冬眠後的1月慢慢昇高,7月達到最高峰,之後逐漸降低,12月時降至全年的最低點;脂肪體於3-4月時降至最低,幾乎為零,而後昇高至11月達到最高峰。
衣:
  蓬萊草蜥的體色一般為欖褐色或淺褐色,體側一般有一條黃褐色的縱帶。因此牠如果出現在枯草堆內,由於保護色的關係,肉眼很難看到牠;但有的個體呈綠色,最適合在樹葉或草叢中活動。蓬萊草蜥屬於變溫動物,因此其體溫亦受大氣溫度所影響,大太陽下最易看到牠的蹤跡,此時牠們的活動力最大。因此春夏季是整年的黃金時代,求偶、生蛋皆在此時;10月以後,溫度漸漸降低,此時很難在野外遇見牠們。
住:
  蓬萊草蜥喜歡棲息於旱田、草地、花圃,以及樹林中;尤其是小樹枝末端樹葉上最容易發現牠們;澎湖的銀合歡枝幹錯綜複雜,與多刺的麻生長在一起,蛇或較大型的掠食者不易在此活動,因此也是蓬萊草蜥喜歡居住的地方。牠們喜歡群體活動,因此有關領域行為從未見過。
行:
  蓬萊草蜥屬於日行性動物,最喜歡出現在細枝樹葉間或雜草叢內,由於身但細長且輕,故利於鑽爬及上樹且行動敏捷,牠們在綿密的草叢或交錯的樹枝來去自如,除非受到驚嚇,否則牠們總是慢條斯理的攀爬,如果我們靜靜的觀察,牠也許會擺個好姿勢給你照相,讓你不虛此行。
育:
  蓬萊草蜥的最小成熟個體吻肛長約4公分。生蛋期由3-8月,一年可生兩次,屬於多窩型(一年生兩次或兩次以上),每次約產2-3個蛋,蛋的大小0.6×1.0公分;孵卵期平均為32天。剛孵出的小蜥的吻肛長約2.1公分。雄性蜥蜴除了8-10月不生殖外,其餘各月均有生殖能力。(林和鄭,1990)。
 
 
 
 
推薦關鍵字
延伸閱讀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17069112

|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網站地圖|  科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