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ENGLISH | 兒童館 | CHILDREN | MyMuseum
| 進階檢索
現在位置: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 一般大眾 » 數位學習資源 » 礦物之美
:::
大地的寶藏─澎湖文石
大地的寶藏─澎湖文石

 澎湖群島主要是由火山噴發的產物——玄武岩所構成,在玄武岩的裂隙和孔洞中,往往是文石的棲身地。文石主要是地下水侵入玄武岩孔隙,並有碳酸鈣或二氧化矽等成分沈澱的結果。常見的文石係由霰石和方解石所組成,而部分文石也含有褐鐵礦、菱鐵礦、沸石、玉髓、瑪瑙或蛋白石。如果純粹由霰石或方解石等碳酸鹽類礦物所組成,其外形以菱形、六角柱狀、細針狀、圓球狀最為常見。顏色以白、乳白、淡黃居多,俗稱「白石膏」。因易碎,無花紋,通常價位較為低廉。如果文石內含有鐵氧化物、玉髓或瑪瑙之類的礦物,其外形多呈杏仁狀、圓球狀、葡萄狀或不規則狀,不但質地較為緻密,其紋彩也更為豐富而有變化。此類文石多屬良質文石,價位自然較高。尤其是有同心圓構造者,經琢磨打光後,常呈現出美麗的同心圓紋理,「文石眼」耀眼奪目,鮮豔美麗,直叫人驚歎不已。

 文石的硬度介於3~4之間,比重在3.0左右。雖其硬度較知名的紅寶石、祖母綠或是海藍寶石要低了許多,但是以其特有的典雅色澤,變化萬千的顏色和紋理,同樣博得世人的鍾情與喜愛。尤其是目前世界僅有澎湖群島、義大利西西里島及美國西部玄武岩區等少數地方產有文石,在物以稀為貴的優渥條件下,更突顯它的稀罕與珍貴。

* 圖說:玄武岩孔洞中展現出美麗的澎湖文石風貌。白色礦物為霰石;黑色者則為菱鐵礦。

 澎湖文石在數十年前曾為台灣寶石業界掀起一陣熱潮,可說是台灣寶石產業的開路先鋒。在過去的開採記錄中,比較有名的文石產地包括:澎湖本島的風櫃、蒔裡,白沙島的後寮、通梁,西嶼的合界、小門嶼、池西、外垵,望安島、將軍澳嶼及東吉嶼等地。而現今在保護自然環境的時代浪潮下,多年以來,已無大規模開採。目前市面販售的文石中,除少數仍保存原礦標本供作陳列、蒐藏外,絕大多數均經過切割、琢磨、打光等加工過程,以做為項鍊墜子、耳飾、印章、雕刻材料等配飾或藝術品之用。

 炎炎夏日的腳步又近了,當您計畫來趟知性之旅時,不妨選擇文石的故鄉——澎湖群島。倘佯在風櫃、在蒔裡、在通梁……的海邊弄潮垂釣時,千萬別忘了睜大眼睛,仔細在玄武岩的細縫或氣孔中,找尋文石的蹤跡,一窺文石的野地風貌,享受在大自然界中發現的樂趣。當然,您若無暇分身遠行,自然科學博物館地球環境廳地下樓的礦物展示中,也有多件不同產狀、組成的文石標本,值得您慢慢鑑賞。

出處: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訊,1999年,第138期,第6頁。

 
 
 
 
推薦關鍵字
延伸閱讀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17094420

|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網站地圖|  科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