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ENGLISH | 兒童館 | CHILDREN | MyMuseum
| 進階檢索
動物學
脊椎動物 >
爬蟲獸類兩棲
爬蟲獸類兩棲
鳥類鯨豚魚類
鳥類鯨豚魚類
無脊椎動物 >
昆蟲棘皮動物節蜱
昆蟲棘皮動物節蜱
昆蟲模式軟體動物節肢動物
昆蟲
模式
軟體
動物
節肢
動物
刺絲胞動物紐形動物扁形動物
刺絲胞
動物
紐形
動物
扁形
動物
植物學
地質學
人類學
藻類學
菌類學
Culcita novaeguineae 麵包海星
簡介:
麵包海星Culcita novaeguineae又稱為饅頭海星,生活在水深10米以內礁岩海岸。成體的腕長約15~25公分。一般為5隻腕足,但腕足特別粗短,區分不明顯,與體盤連成一團,成體為圓五角形,體厚胖,形如超大型的波羅麵包或前一陣子風行一時的巨蛋麵包。幼體棲息的水深似乎較淺,偶爾在潮間帶附近可以發現,體色呈斑駁的淺綠色,體型為扁五角形且邊緣板明顯,腕足較明顯,外形與成體差異頗多。個體的顏色變異頗大,但主要為紅、褐色系,體表上會有許多末端為黃色的小突起。本種主要以珊瑚蟲的活組織為食,因此在珊瑚礁區才有分布,但隨著臺灣珊瑚礁逐漸衰敗,目前已極為少見。 分布於孟加拉灣、印度東部、澳洲北部、菲律賓群島、日本南部及中國南部、南太平洋群島、夏威夷群島。台灣則見於小琉球、南灣等地的珊瑚礁區,東北角海域偶爾可見。 more..
  
現在位置: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 一般大眾 » 數位典藏 » 動物學 » 棘皮動物
:::
關鍵字:


Path :: 蛇尾綱Ophiuroidea
衣笠蔓蛇尾科Asteronychidae
輻蛇尾科Ophiactidae
櫛蛇尾科Ophiocomidae
皮蛇尾科Ophiodermatidae
刺蛇尾科Ophiotrichidae
真蛇尾科Ophiuridae
蛇尾綱Ophiuroidea 介紹:
蛇尾類又稱為陽燧足,一般的外型為一個圓盤狀或五角形的中央體盤,搭配五枚細長易斷而分節的腕足,形如蜈蚣,故亦有"海蜈蚣"之稱。蛇尾類的體盤背面有的光滑、有的有顆粒,有的則長有棘刺或覆蓋著鈣質骨片。由於牠們身體表面的真皮細胞中含有各種色素,因此呈現出各種的顏色。蛇尾類是依靠腕足的擺動來運動,牠們是棘皮動物之中的「快跑」好手,但牠們缺少具有吸盤的管足,因此無法在較陡的壁上吸附攀爬。
蛇尾類主要以底質的沉機物及小型動物為食,在岩礁岸及珊瑚礁區潮間帶,退潮時常可見岩石下或石縫中伸出許多蛇尾類的腕足,貼著水面附近揮舞著,在捕捉食物顆粒;牠們有胃但沒有腸,也沒有肛門,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仍由口吐出。
蛇尾類廣泛分佈於淺海及深海各種底質中,某些種類甚至會住在海綿裡或捲附在珊瑚上;在深海軟質海底上常有極大量的分佈,種類及數量都是棘皮動物中最多的,且往往在特定的地區集中、大量地出現,因此在底棲生態中往往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全世界目前現生的蛇尾類約有3目16科約2,300種,日本則有2目15科約310種(Okutani et al., 1997);中國大陸的南方海域約有2目13科131種(Liao, 1995)。
台灣的蛇尾類研究起自Koehler(1922),他在研究菲律賓及其鄰近海域的蛇尾類時,紀錄有6種蛇尾類分布至台灣。Sato(1938)也發表了採自台灣的4種蛇尾類,其中有3種為新紀錄種。大陸的棘皮動物學者張及廖(1958)也紀錄了一種產於台灣的蛇尾類。吳錫圭教授(Wu, 1982)在師大生物學報上整理發表了台灣6科8屬13種的蛇尾類,其中包括2種新紀錄種。1984年Applegate 教授再紀錄15種產於台灣南部的蛇尾類,其中包括10種新紀錄種(Applegate, 1984)。Chao et al.(1991)再整理發表了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17084471
|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網站地圖|  科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