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ENGLISH | 兒童館 | CHILDREN | MyMuseum
| 進階檢索
現在位置: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 一般大眾 » 數位典藏 » 動物學 » 爬蟲類 » 學習資源
:::
豐年還是饑荒?
豐年還是饑荒?
  在生態學、生理學以及演化學上的各個重要議題都集中在能量平衡的觀點。為了要知道蜥蜴是不是普遍呈現正向能量平衡,於是進行了一項調查,在大量遍布在四大洲溫帶沙漠和新熱帶地區的蜥蜴樣本(18,2235隻),9個科裡頭的127個物種,評定個別蜥蜴空腹的比例。結果發現,所有的蜥蜴整體空腹的比例相當低,僅有13.2%,即使在沙漠地區也一樣,這意味著大部分的蜥蜴在多數時間都處於正向能量平衡的狀態。在這之中很容易察覺有些不尋常偏高的空腹頻率,比方說夜行性的蜥蜴(24.1%),相較於日行性的蜥蜴(10.5%),平均來說,經常在空腹時跑來跑去。一般而言,高階的掠食者會比低營養階層的掠食者更容易空腹,雖然這並非絕對。
  食性的生態區位廣度以及體型大小與空腹的頻率並不相關。相對於坐等型蜥蜴而言,廣泛覓食的物種有較高的空腹頻率,但隨著大陸地區的改變而會有所不同,且在系統發生與營養階層上還是相當混淆。以螞蟻為食的蜥蜴和以白蟻為食的日型性蜥蜴,都一致呈現低的空腹比率,而以白蟻為食的夜型性蜥蜴則是經常餓肚子。數個蜥蜴的科-飛蜥科、鬣蜥科、正蜥科、石龍子科、頸帶蜥科、眼鏡蜥科以及巨蜥科和其他的科(守宮科)比起來比較少空腹。
  在蜥蜴食性的演化當中,鬣蜥科、石龍子科、頸帶蜥科、飛蜥科、板蜥科以及夜蜥科的草食性引發相當有趣的一個話題。為何蜥蜴要選擇低能量的植物而放棄高能量的動物,特別是在許多植物都包含有毒的次級化合物的情況下呢?在許許多多的例子當中,答案其實相當簡單:動物類的食物太少,無論在時間或空間上。因此,有些居住在洞穴中的眼鏡蜥科蜥蜴,在無脊椎動物少到不夠吃時,就會以掉落到洞穴裡的無花果為食;而有些板蜥科蜥蜴在沒有昆蟲可以吃的情況下,便轉而吃植物的種子。儘管如此,雖然說吃下這些不含有或少量纖維素的可消化植物,特別像是富含能量的水果或某些花,不需要花費任何成本,但卻無法解釋有些物種會吃葉子。葉子因為富含纖維素,對蜥蜴的消化系統來說根本無法破壞它們,因此對蜥蜴而言,需要有適當的腸道動物群以用來吸收大量的植物,並維持夠高的體溫來消化這些植物。基本上,一個發酵用的腔室是必備的。鬣蜥科、飛蜥科的兩個屬以及大型的索羅門島石龍子,都有可以幫助消化吸收纖維素的共生腸道動物群。
  而在硬舌類蜥蜴的草食性轉變,在演化上相較起來顯得容易許多,因為牠們對於辨識獵物化學感應系統的發展早已完備。牠們既然可以避開會分泌生物鹼及其他有毒物質的螞蟻,對於辨識植物的好與壞當然更加不成問題。
*
				豐年還是饑荒?
* 豐年還是饑荒?
*
				豐年還是饑荒?
* 豐年還是饑荒?
 
 
 
 
推薦關鍵字
延伸閱讀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17105417

|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網站地圖|  科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