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ENGLISH | 兒童館 | CHILDREN | MyMuseum
| 進階檢索
現在位置: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 一般大眾 » 數位典藏 » 動物學 » 爬蟲類 » 學習資源
:::
逃離捕捉
逃離捕捉
*
				逃離捕捉
* 逃離捕捉
*
				逃離捕捉
* 逃離捕捉
  一般來說,坐等型蜥蜴多半依賴偽裝來避開掠食者的偵測,而對於太過接近的掠食者,往往只能快跑一小段距離來逃避牠們。這些短暫的移動通常是躲進具有保護作用的隱蔽處像是石頭底下、裂縫當中或是洞穴裡。基本上,這些蜥蜴雖然可以快跑但卻缺乏耐力。有些蜥蜴物種還演化出能讓牠們難以從避難處被抓出來的適應,牠們在遇到掠食者時不只會躲進裂縫當中,如果掠食者還是持續接近,牠們會把肺部充氣脹大讓自己的身體擠滿整個石板縫隙,脹大後的肺可達原來的四倍之多。
  主動覓食型的蜥蜴會一直持續且快速地察看周遭環境以了解潛在的威脅。如果人類靠近牠們,牠們通常會移動跑開,直到移動到安全距離後,繼續覓食並監視後續的行動。當觀察者,或者有可能是掠食者太靠近或是接近的太快時,牠們可能會跑很長一段距離後再繼續覓食行為。這些蜥蜴在躲避時很少會尋找庇護所,因為牠們可以輕易地跑贏那些有領域性的掠食者,並起維持一段適當的安全距離好讓牠們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有些蜥蜴會進入水中,游行或快跑到海岸的另一邊,或是消失在水面以躲避掠食者,並且探出頭來呼吸,擺動四肢游泳並隨時監看掠食者的行蹤。
  很多蜥蜴逃離掠食者的方式,就是簡單地從樹棲地一躍而下。此時一些蜥蜴會採取滑行或是降落的措施以到達另一個樹棲地。這些蜥蜴不只能滑行很長一段距離以有效地擺脫掠食者的追蹤,還能夠像跳傘的人一樣控制滑行的方向。只要輕輕地移動牠們的腳就能大大地改變方向。有些蜥蜴腳趾間有蹼,有些則是肋骨延長並且可以移動,當肋骨延伸時,藉由一層膜連接到皮膚上形成「翅膀」。一般來說,雌體會比雄體有較大的翅膀,這在演化機制上是因為雌體在空氣動力學上需要抱蛋而重量較重。
  鬣蜥以及刺尾鬣蜥類會從樹上掉落到河或是大湖裡游過水面,或是沉降到水底走到河岸來避敵,但這種行為無疑地必須冒著被成群的鱷魚或是大型掠食魚類侵擾的風險。睡眠中的蜥蜴如果被掠食者吵醒,也會使用從樹棲地掉落這種方式來躲避。由於會受到夜行性掠食者像是蛇類或是有袋動物的侵襲,蜥蜴會選擇不只是不容易被掠食者發現,也不容易進入的地方睡覺。
  蜥蜴的尾巴相當多樣化且提供了各種不同的功能(包含了抓握、平衡,有些物種甚至可以用來幫助進行兩足運動),以及利用許多方式來抵禦外敵。有些蜥蜴直接使用牠們強壯的尾巴來保護自己,比方說綠鬣蜥會在被抓住的時候猛烈地像鞭子般抽動自己的尾巴,而刺尾鬣蜥則是會用尾巴拍打敵人,牠們那巨大、健壯又覆滿大型棘刺的尾巴能夠帶給敵人重大的傷害。
  有些蜥蜴則是間接地利用自己的尾巴,牠們利用粗短而不含腺體的骨質尾巴來塞住獵物居住的洞穴入口,使得獵物無法從入口處逃脫。
  尾巴也可以用來轉移掠食者的注意力。許多蜥蜴物種(特別是在幼體時期),都有著顏色相當鮮豔的尾巴,用來當作誘餌讓掠食者攻擊以避開較容易受傷或較重要的部位。起初可能會覺得這種行為有點矛盾,這麼鮮艷的尾巴不是很容易吸引掠食者的注意嗎?的確是這樣沒錯,但是當我們檢視了蜥蜴自割的演化史背景之後,這其中的優點就相當明白了。遭遇掠食者時斷尾求生的行為,發生在很多的蜥蜴族群以及蠑螈、甚至少數的蛇類身上,大部分的物種都有著鮮豔的尾巴,因此斷尾的防禦機制,很有可能發生在發展出這些用來轉移注意力的顏色之前就已經存在。或許一開始利用尾巴來逃離獵食著的可能性就很高,而鮮豔的尾巴則是加強了這種有效的防禦機制。
  並非所有蜥蜴展示的尾巴都有鮮豔的顏色,一種當地人稱為「雙頭蛇」的無足蜥蜴,受到攻擊時會將身體纏繞成半圓形,並且把張開嘴的頭部跟尾部都抬離地面。牠們的尾巴呈現鈍狀,而且跟頭一樣可以造成疼痛的啃咬。沒有經驗的掠食者如果攻擊牠們的尾部當然就會被咬,攻擊頭部的話也一樣會被尾部咬,於是這種蜥蜴就讓掠食者產生一種會被咬的印象。
  另一種在無足蜥蜴中很普遍的逃離策略是跳躍,不過這是個備用方案。有些蜥蜴的確會彈離地面而在空中移動時扭轉身體。這在許多不同種的鱗足蜥科當中已經被觀察到。科學家利用高速攝影技術,紀錄這種蜥蜴如何傳遞一個正弦波到身體上,最終完全跳離地面長達十分之一秒的時間,整個過程則花了大約半秒。
 
 
 
 
推薦關鍵字
延伸閱讀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17104999

|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網站地圖|  科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