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ENGLISH | 兒童館 | CHILDREN | MyMuseum
| 進階檢索
現在位置: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 一般大眾 » 數位典藏 » 動物學 » 爬蟲類 » 學習資源
:::
人類對蜥蜴的威脅
人類對蜥蜴的威脅
  蜥蜴在人類出現以前就已經存在,而且經歷了好幾百萬年環境的改變而演化至今天的模樣。然而很不幸地,許多的蜥蜴無法應付這些現今由人類所產生,快速且巨大的棲地破壞。一位環境學家可能會用這種強烈的字眼:棲地破壞、森林砍伐、沙漠化;而相對地,一位政治家為了掩蓋這一切就會用這樣的字解釋:開發,或者甚至引用傳統的「矛盾修辭法」:在不破壞生態平衡之下進行開發。
  無論你將棲地改變視為一種破壞或者是必要之惡,最終勢必難逃這種力量的束縛:人口過剩。簡單來說,在表面上根本就看不太出來的情況下,我們把這個世界的生物量以逐漸增加的比例轉變成為人體組織。而這大量的人類,甚至正在巨大且不斷蔓延的城市當中過生活。這意味著這世界上有更大量的族群再也看不到牠們賴以維生的自然系統。
  人口過剩、對自然世界的照顧日益缺乏以及棲地變化和生態毒物,這些都對當今地球上的動植物產生莫大的衝擊,包含了上百種蜥蜴物種。許多例子當中的其中之一,便是棲息在西印度群島的大型陸生鬣蜥的進化枝。
  這種巨大的島嶼蜥蜴(圓尾鬣蜥屬的蜥蜴)過去已經在西印度群島蓬勃發展超過一千五百萬年以上。在人類抵達之前,牠們的天敵只有當地的猛禽和蛇類。由於牠們的體型龐大,很難成為其他動物的獵物,因此牠們的成體族群長期以來都相當的穩定。這些島上的蜥蜴需要六到七年的時間達到性成熟,而一生約可以存活四十年。牠們每年生產一次,每窩可產下二到十顆蛋。雌體的體型如果越大,產下的蛋數量則越多,藉此來增加未來的子代數量。動物的生存與否與年齡和體型相關,較年長的、體型較大者比未成年者有較高的可能性得以存活到隔年。然而體型較大的動物其高存活率與大型雌體的高繁殖力縱使在牠們的生活史當中,未成年個體有著高死亡率,長期下來依舊能夠維持著島上蜥蜴的族群數量。
  人類進入之後,首先到島上定居的本地人開始獵捕成熟的蜥蜴為食。這無疑對鬣蜥族群的衝擊相當嚴重,不僅僅是成熟的個體消失,牠們整個繁殖未來族群的可能性也隨著消失不見(根據對話理論的原則,當牠符合住很久、很晚才成熟的動物物種條件)。
  其實在定居島上的本地人口還沒多到足以毀滅這些鬣蜥族群以前,西部的歐洲人就已經發現這裡且開始在島上建立殖民地,並且將他們的寵物、家畜一起帶過來,還擺出一副這個地方的一切都是他們的,可以任意取用的態度。山羊會搶鬣蜥的食物;豬跟牛等牲畜會擾亂牠們的巢穴,老鼠跟貓會偷吃牠們的蛋跟剛孵化出來的小幼蜥,而狗幾乎把各種體型大小的鬣蜥都殺光了。而原本引進用來控制老鼠數量的貓鼬,也會吃鬣蜥的蛋跟小幼蜥。直到最近,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也直接和鬣蜥競爭生存的領域,簡直是完全將牠們從主要的棲地掃蕩出去。
  在凱柯斯群島上,由於建造旅館以及旅遊設施,加上引進的家貓和家犬,將近5,500隻的圓尾鬣蜥屬的成體蜥蜴族群幾乎陷入了本土滅絕的危機。首先由貓所造成的影響的是老鼠族群的大量減少,一但老鼠的數量不夠,貓便會將獵捕對象轉往蜥蜴、螃蟹以及鳥的身上。除了獵捕這些圓尾鬣蜥以外,這些貓也會趁著捲尾蜥的行動力還沒恢復時,把牠們從洞裡面挖出來,導致牠們的族群大量毀滅。相同的破壞也同樣發生在其它的島嶼上。
*
				人類對蜥蜴的威脅
* 人類對蜥蜴的威脅
*
				人類對蜥蜴的威脅
* 人類對蜥蜴的威脅
 
 
 
 
推薦關鍵字
延伸閱讀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17105039

|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網站地圖|  科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