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計畫簡介
 第二期計畫簡介
地質學典藏數位化
緣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肩負蒐藏、保存、研究自然物及人類遺物的重大使命,因此,自建館以來,研究人員即積極投入相關標本之蒐藏、保存、鑑定與研究的工作。本館地質學組主要收藏與地球演進及生物演化有關之標本,舉凡礦物、岩石、沉積物、沉積構造、脊椎動物化石、無脊椎動物化石、微體古生物、古植物化石、隕石、地質鑽探岩心等均是。初期之收藏品以地域性目標為首要,即先從事台灣及離島地區之完整收藏為首要標的,然後再依收藏品之價值(學術的、展示的、教育的)與特性,擴及大陸及世界性收藏物之採集與保存。

收藏品中以地質標本為主﹐而各類相關之模型、照片、幻燈片、岩石及化石薄片、重要參考文獻(與收藏品相關者)也納入收藏範圍。此外,為了展示、教育、研究及比對之需要,重要現生脊椎動物骨骼亦列入收藏的行列。綜觀本組歷經近二十年的系統性收藏,各類標本之收藏數量分別為:礦物標本1250件;岩石(含隕石)標本4620件;沉積物與沉積構造510件;脊椎動物化石4300件;無脊椎動物化石(含微體化石)14700件;植物化石1000件;地質鑽探岩心3787箱,標本收藏量已具規模。

目前在國內收藏地質標本之機關、學校或民間收藏家並不多,而具規模且完整者,更是少見,主要原因不外乎是礙於經費短絀、人員短缺、收藏空間受限等因素。本館在肩負自然物收藏之任務與使命的前提下,現今已創造出全國性地質學收藏品的規模與保存場所。然而,如何有效管理這些收藏品,並提供社會大眾、各級學校、研究機構共同分享?乃是本組當前課題。雖然本組現今已將收藏品概分岩石礦物、古生物、地質鑽探岩心三大領域,並建構完成相關資料庫的管理系統。唯現有資料庫中,偏重於基本(原始)資料之建檔,而此一資料檔便於管理或專業人士查詢之用,至於影像及細部圖像解說文字資料,尚待建立。因此,為使收藏品達至更佳之展示與教育功能,本計畫將利用多年所收集之地質學相關藏品,分門別類地進行篩選,並配合文字與影像的說明,建構出一套完整而詳實的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資料庫,以供國人作最有效的查詢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