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ENGLISH | 兒童館 | CHILDREN | MyMuseum
| 進階檢索
現在位置: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 一般大眾 » 數位典藏 » 地質學 » 變質岩 » 變質作用與變質岩
:::
變質岩的分帶
變質岩的分帶
  區域變質作用可以按其變質度的高低分為不同的變質帶,每一帶的變化主要決定於變質時所遭受的溫度和壓力程度。高級的變質帶常接近侵入岩體,離開侵入體愈遠,變質度也就慢慢的變低。變質帶的指示由特定的變質礦物作為代表,這就是指準礦物(index minerals),最早由英人巴羅氏(George Barrow)研究蘇格蘭的變質岩時所提出,以後經過若干次修改和補充,目前由低級到高級變質帶的指示礦物是綠泥石(chlorite)→黑雲母(biotite)→柘榴石(garnet)→十字石 (staurolite)→藍晶石(kyanite)→矽線石(sillimanite)。所以綠泥石最早出現的時侯已經進入低級變質帶,柘榴石出現的時候已進入中級變質帶,到矽線石出現的時侯就變為高級變質帶了。
  上述變質帶的分布並不是到處一致的,因為原岩的礦物成分不一樣,它所造成的變質礦物也隨著而有變化。上述的分帶可以適用於花崗岩侵入體和泥質原岩,假如原岩是玄武岩質,所有的指準礦物就不一樣了。各地指準礦物所成相鄰兩變質帶的交界線名叫等變質度線(isograd),表示在這條線上所有岩石的變質度均相同,這是由英國岩石學家狄萊(C. E. Tilley)最初提出來的。
 
 
 
 
推薦關鍵字
延伸閱讀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17085756

|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網站地圖|  科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