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ENGLISH | 兒童館 | CHILDREN | MyMuseum
| 進階檢索
現在位置: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 一般大眾 » 數位典藏 » 地質學 » 變質岩 » 變質作用與變質岩
:::
轉形斷層與分離界線之變質作用
轉形斷層與分離界線之變質作用
  岩石圈板塊之交界線可以分為轉形斷層、分離與聚合界限之類型。在轉形斷層(橫移斷層)處通常並不伴隨著岩漿活動,因此所產生的變質岩主要為壓碎岩。美國加州聖安德里斯斷層 (San Andreas fault)與紐西蘭阿爾卑斯斷層(Alpine fault)就存在著數公里寬的壓碎岩帶。在大西洋中洋脊(Mid-Atlantic Ridge)就為許多轉形斷層所切割,經由海底挖撈取樣也發現有許多壓碎岩。
  分離板塊的界限,又名為積聚(accretion)板塊界線,代表地殼引伸拉裂的現象。在這界線上兩板塊相互分離,而新的岩石圈(岩漿)就從這界線中產生,其材料來自地函的上部,經熔融作用而產生。地殼在這裏由於張力作用向兩側擴張引伸,所以正斷層與地塹在本界線中非常發達。沿著分離界線常有地震發生,它的震源多半在100公里以內,主要的火成活動是侵入地殼中的玄武岩脈和輝長岩以及噴出在洋底的枕狀熔岩,熱流也高。本界線在海洋中是中洋脊和它頂部的裂谷,在陸地上則構成主要的分裂谷(Rift Valley)如非洲大裂谷(African Rift Valley)。
  由中洋脊挖撈所得岩樣;與代表在大陸板塊相接合時,原來在兩個大陸板塊中間的海洋地殼,因受擠壓而隨同上升之特殊的蛇綠岩系(Ophiolite)的研究看來,這些玄武岩或超基性岩石已達沸石相、綠片岩相、綠簾石-角閃岩相或角閃岩相等各種不同程度的變質作用。這些變質作用大都起始於中洋脊之裂隙中心及其鄰近地域。隨著板塊岩漿之冷卻與分離移動,海水可經由裂隙而與岩石產生一系列複雜的進級(prograde)或退化(retrograde)變質作用,接著在板塊邊緣的逆掩作用(obduction)更加深了變質程度,並在蛇紋岩系底部產生相當可觀的變形。
 
 
 
 
推薦關鍵字
延伸閱讀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17066785

|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網站地圖|  科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