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脊椎動物化石 –Poritidae&&微孔珊瑚科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Poritidae
微孔珊瑚科

~~ 簡介 ~~

現生的微孔珊瑚科,包括汽孔珊瑚(Alveopora)、管孔珊瑚(Goniopora)、微孔珊瑚(Porites)、擬孔珊瑚(Poritipora),以及柱孔珊瑚(Stylaraea)等五個屬(Veron & Stafford-Smith, 2000);但根據分子親緣關係研究結果(如:Fukami et al., 2008),顯示其中的汽孔珊瑚屬Alveopora應歸入軸孔珊瑚科Acroporidae內。所有的微孔珊瑚類(包括一個僅有化石紀錄的屬)均為群體型,通常發育為團塊狀、柱狀、表覆皮殼狀、片狀,或分枝狀;群體發育方式為觸手環外出芽;珊瑚石之間大多緊密相連,若有共骨發育則為多孔狀;珊瑚孔壁為一或多圈隔片聯桿環(synapticular rings)所形成的多孔體壁;隔片由3乃至8個幾近垂直的羽榍(trabeculae)鬆散連結而成,多孔狀;部分隔片最內端的羽榍可衍生發展成為籬柱(pali);中柱由單一羽榍構成,但微孔珊瑚Porites中的少數種與擬孔珊瑚屬Poritipora的中柱不發育;本科最早的化石紀錄為中生代白堊紀。現生種的擬孔珊瑚Poritipora與柱孔珊瑚Stylaraea,都只有單一種,並且在數量上相當稀少;另外的微孔珊瑚屬Porites與管孔珊瑚屬Goniopora,則經常見於印度-太平洋海域的各種珊瑚礁環境,並且經常是在混濁或受汙染海域中成為較優勢種屬;尤其是微孔珊瑚屬,更可以形成直徑數公尺乃至超過十公尺的大型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