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 –<i>Ivania coccinea</i> Lewis, 1895 三溝長朽木蟲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Ivania coccinea Lewis, 1895
三溝長朽木蟲

~~ 簡介 ~~

* 圖說:三溝長朽木蟲 標本之背面*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三溝長朽木蟲 標本之背面
*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Ivania coccinea Lewis, 1895 三溝長朽木蟲

長朽木蟲科(Melandrylidae)全世界已知種類有60屬約420種,以溫帶地區多樣性較高,單單日本就有93種,是全世界最高的國家。本科為小型到中小型甲蟲,成蟲體長小於2.5cm。體型多半較細長,呈長橢圓形或梭形,呈梭形者通常身體較圓厚;很多類群具有明亮的斑紋。頭部外露於前胸背板,複眼突出於頭部兩側,觸角長度約等於或遠大於前胸寬度,11節,有各種型式,但以絲狀或微弱鋸齒狀較常見;前胸寬於頭部,呈梯形或半橢圓形,多半沒有特殊的凹凸構造,且前胸背板的前緣常有瘤狀突起或短角;眼睛突出於頭部兩側;觸角8–11節;翅鞘細長,兩側平行或向後漸窄,完全遮蓋腹部或露出腹部尾節,沒有縱走溝或細而淺;前足和中足兩邊的基節窩非常靠近或彼仳相連;足長,脛節具有長大的端距(spur),跗節細長,跗節型式為5-5-4(前、中足皆5節跗節、後足4節跗節),除少數例外,多半沒有葉狀墊或僅出現在倒數第2節。小型種類可能會被誤認為是花蚤(Mordellidae),但是缺乏花蚤尖細錐狀的腹部末節。成蟲和幼蟲都是食菌性,以枯倒木中或樹皮下的真菌為食,多半出現在闊葉樹林中,成蟲白天潛藏在樹皮或隙縫中,夜間在表面或真菌子實體上覓食。

長朽木蟲科在臺灣只有4屬5種的紀錄,但是實際的多樣性遠高於此,許多種屬尚待研究。三溝長朽木蟲屬(Ivania)全世界只有本種一種,而臺灣的長朽木蟲中只有本種具有前胸背板有三條深溝和翅鞘被覆紅色絨毛的特徵,不難辨識。體長7–13.5mm,前胸背板梯形,中央的深溝向後方變寬;小楯片橫長方形,各鞘上有四條微弱隆脈。成蟲在森林內的枯倒木上活動,取食真菌。

本種分布於日本、庫頁島、千島群島和臺灣。在臺灣採集資料不多,本館蒐藏標本採自南投縣海拔2300多公尺的畢祿溪,可能是屬於中海拔山區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