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獸類–台灣大蹄鼻蝠Formosan greater horseshoe bat(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首頁
 分享 / 儲存 | 翻譯: 
台灣大蹄鼻蝠
英文名:Formosan greater horseshoe bat 學名:Rhinolophus formosae Sanborn, 1939

~~ 簡介 ~~

台灣大蹄鼻蝠是台灣兩種蹄鼻蝠之一,顧名思義本種體型較大,體重約為另一種小蹄鼻蝠的3倍大。蹄鼻蝠的鼻部及耳朵都有型態特化現象,其中又以鼻部的特化為馬蹄型,並有許多膜辦及突起最為著稱。這些特化型態讓蹄鼻蝠的外型看來嚇人,實際上卻是對人完全無害。本種為夜行性,以昆蟲為食。常見的棲息處為岩洞,人工建築物、隧道或樹洞中偶爾可見;棲地附近的植被多森林。各地發現數量均少,常呈單隻活動或棲息。
  棲地分布:目前發現地點包括:台北市陽明山,新竹縣關西,台中縣烏石坑和武陵,南投縣埔里北港溪、神木林道、郡大林道和翠峰,屏東縣墾丁,花蓮縣天祥和太魯閣,台東縣月洞和太麻里溪域。
* 台灣大蹄鼻蝠生態照* 智財權:視群傳播公司* 台灣大蹄鼻蝠生態照
* 智財權:視群傳播公司

~~ 形態特徵 ~~

前臂長5.4~6公分,頭軀幹長約5公分,尾長約3公分。體暗褐色。鼻部特化,上鼻葉有一朝上之突尖,中鼻葉之鞍部後端有一角椎狀突起,突起兩側具鼻垂,下鼻葉呈馬蹄狀;耳殼寬大,末端尖,具迎珠,高約耳殼的1/2。雌雄個體於恥丘上端均有假乳頭,其中以生殖母蝠最明顯,可供幼蝠攀附用。僅拇指有爪。頭軀幹長:5公分
尾長:3公分
體重:約25公克
齒式:1123/2133=32
趾式:前肢五指(包裹在翼膜內)後肢五趾
* 台灣大蹄鼻蝠生態照* 智財權:視群傳播公司* 台灣大蹄鼻蝠生態照
* 智財權:視群傳播公司

~~ 分類階層 ~~

分類階層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abr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翼手目 Chiroptera
 科:蹄鼻蝠科 Rhinolophidae
 屬種:台灣大蹄鼻蝠 Rhinolophus formosae
 種地位:台灣特有種

~~ 分類學研究 ~~

本種為台灣特有種之建立者(Author):Sanborn
建立年代:1939
全模標本(Holotype)資料
 性別:雄性
 採集地點:文獻無記載
 標本內容:毛皮與頭骨
 存放處:美國芝加哥費氏自然史博物館
本種其他命名歷史:無
~~ 典藏標本 ~~
圖示 館號 標本類型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006392 毛皮﹝Skin﹞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006670 毛皮﹝Skin﹞
~~ 參考文獻 ~~
書名/期刊名 著者/編者 篇章名 出版年 卷數/期數 頁次 電子檔
台灣脊椎動物誌 陳兼善 民73.08 423-542
南投縣的哺乳類 鄭錫奇
張簡琳玟
張仕緯
民87.02 132
台灣哺乳動物 祁偉廉 民87.11 255
玉山的動物(哺乳類) 李嘉鑫 民78.01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