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民族–披肩(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首頁
 分享 / 儲存 | 翻譯: 
披肩

~~ 簡介 ~~

  肩也稱為肩掛,多以夾織布製成,為排灣族男子不論階級高低皆可穿著的衣服。 這類披肩多為縱約四~五尺,寬二~三尺之方巾,上緣二角附有毛線編結的綁帶,可繫結固定,有些綁帶末端附有流蘇裝飾。

  男子通常外出訪友或跳舞時,不論是平民一片式單色的,或貴族施以紋飾的,都會披上披肩以示禮貌。

  披肩有遮羞與禦寒的功能,現在則在祭儀慶典時為盛裝之配件。

 

 

* 披肩*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披肩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形制 ~~

  灣族的披肩形式似一大方形布塊,顏色多以藍色、藏青色或綠色為主。一般,平民男子不可在披肩上施紋飾,而貴族也僅於兩寬邊及下緣處貼縫彩色毛線編結成的辮子,使成直條形或橫條形紋飾排列,或於內側再釘以銀色小圓鋁片或縫綴紐釦作裝飾。

 

 

* 披肩*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披肩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製作方法 ~~

  作披肩時,取四塊長約 90 公分,寬約 30 公分藏青色的夾織布於長邊相縫合而成;並於上下緣反摺約 0.8 公分的邊後,再於下緣及左右兩側順著邊緣處貼縫紅、橙、黃、綠等色毛線編織的麻花辮帶子,約 5~7條,內側再縫以銀鎖鏈、圓鋁片或紐釦裝飾;最後於上緣二角將編織帶合編成毛線綁帶,綁帶末端並編綴毛線流蘇。

 

 

* 披肩*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披肩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功能與用途 ~~

  穿戴方式,一般是由左腋下向右肩披上,綁帶繫於肩上,另有披於胸前者,綁帶相繫於頸後。(李莎莉, 199 8 : 385 )

  披肩的一種功用,據 Ruparupa 及 Kalaygay 的說法,係當作遮羞布。因往昔排灣族男子下身只以一條短裙遮蓋,遇坐下、蹲跪時不甚雅觀,因此外出或至女友家拜訪時,則披上披肩。當坐下時,將此披肩由旁邊移至前面,以示禮貌。另外,如上山打獵,夜晚天冷,可作禦寒之用。現在則為祭典慶儀時的盛裝之配件。

 

 

* 披肩*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披肩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典藏標本 ~~
圖示 館號 品名 族群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1 0000001177. 肩褂 排灣(Paiwan)
~~ 參考文獻 ~~
書名/期刊名 著者/編者 篇章名 出版年 卷數/期數 頁次 電子檔
集體知識、信仰與工藝 王嵩山 1999 256
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 王嵩山 2001 221
當代台灣原住民的藝術 王嵩山 2001 139
台灣原住民的服飾 天理大學 1993 241
台灣土著文化研究 陳奇祿 1992 507
台灣原住民衣飾文化 李莎莉 1998 431
苧綵流霞-台灣原住民衣飾文化特展 陳永源 2000 356
臺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 胡家瑜
崔伊蘭
1998 286
台灣原住民之美 王明雪(主編) 2002 197
排灣族的琉璃珠 許美智 2000 159
台灣原住民的藝術 高業榮 1997 129
台灣的原住民 阮昌銳 1996 246
台灣傳統工藝之美 莊伯和
徐韶仁
2002 253
台灣民間工藝博覽 林明德 等 原味工藝南台灣-台灣、屏東篇 2000 219-254
台灣排灣群諸族木雕標本圖錄 陳奇祿 1996 288
博物館展示中的文化詮釋-以排灣族群的織品服飾為例 巫習民 1994 147
關於排灣-排灣族文明巡禮 蔡東源
王榮信
林增榮
2000 56
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 劉其偉 1996 317
台灣省通志-同冑志 李汝和 排灣族篇 1972 卷八 / 第七冊 32
台灣的原住民:排灣族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 2002 287
台灣的原住民族 宮本延人 1992 224
台灣民間工藝博覽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2000 352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任先民 記排灣族的一位雕刻師 1957 / 第四期 109-122
與山海共舞原住民 林貞貞 2002 95
跨世紀文化扎根運動-部落有教室 撒古流•巴瓦瓦隆 1998 71
Kavulungan排灣族文明-一個沒有文字、金錢的社會 潘立夫 1998 125
排灣族的裝飾藝術 巴瓦瓦隆•撒古流 1993 110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臺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排灣族•第三冊 2004 第五卷 / 365
臺灣高山族的編器 陳奇祿 1954 01-15
藝術家 蕭瓊瑞 臺灣原住民編織用器 2003 / 333 196-201
原住民織品及飾品圖錄 方志榮 2001 251
臺灣原住民傳統服飾 李莎莉 2001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