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民族–網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首頁
 分享 / 儲存 | 翻譯: 
網袋

~~ 簡介 ~~

  生工作時用來放東西的網袋,可以放衣服、地瓜、工作器具等,放入網袋後用額頭來揹。男子於上山工作或打獵時,用以盛裝工具、雨具等隨身物品。

  網袋(dalaubabai)是婦女以苧麻或瓊麻一針一線編結而成網狀式包袱。也有利用植物染料染成不同顏色的麻線,或加入了毛線,增加色彩。

 

 

* 圖說:網袋* 網袋* 作者:洪夙慶拍攝,董瑪女拍攝,陳淑梅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網袋
* 網袋
* 作者:洪夙慶拍攝,董瑪女拍攝,陳淑梅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形制 ~~

  袋,依個人喜好,大小不一,可分為男用、女用及嬰兒用背籃網袋等,樣式或使用方式各有不同。一般,女用的網袋所使用的線較細緻,多利用額頭背負;相對的,男性使用的網袋,是利用肩膀背負,線條較粗,袋口有許多收口小籐圈。但是,另有一大型的網袋,可將竹籃包住,作成嬰兒籃,以利懸掛或婦女外出工作時背在背後之用。

  因場合的不同也有差異,一般單色的網袋則以上山工作使用為主。

 

 

* 圖說:網袋* 網袋* 作者:洪夙慶拍攝,董瑪女拍攝,陳淑梅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網袋
* 網袋
* 作者:洪夙慶拍攝,董瑪女拍攝,陳淑梅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揹籃-網袋* 揹籃-網袋* 作者:洪夙慶拍攝,董瑪女拍攝,陳淑梅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揹籃-網袋
* 揹籃-網袋
* 作者:洪夙慶拍攝,董瑪女拍攝,陳淑梅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製作方法 ~~

  袋由女子製作。一般男子將苧麻纖處理晒乾後,便交給女子接捻成線,再將麻線整理,並利用整經架纏繞整理,然後經煮麻、漂白並軟化後,清洗再曬等過程,才可將苧麻搓成線再鉤織成所需的網袋。

  

 

 

* 圖說:揹籃網袋* 揹籃網袋* 作者:洪夙慶拍攝,董瑪女拍攝,陳淑梅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揹籃網袋
* 揹籃網袋
* 作者:洪夙慶拍攝,董瑪女拍攝,陳淑梅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功能與用途 ~~

 

  袋的使用不分男女老幼,既通風又有彈性,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袋子。一般女子用來裝農具或上山採集的芋頭、地瓜、野菜等食物,放入網袋後用額頭揹負。男子則於耕作或打獵時,用以盛裝工作或打獵用的工具、雨具等,束起袋口以雙肩揹負。

  另外,有些魯凱族婦女外出時,會將大型的女用網袋將嬰兒籃包住,尾端打結,以頂載法將竹籃揹在背後,雙手亦可作其他的工作。

 

 

 

 

 

* 圖說:網袋* 網袋* 作者:洪夙慶拍攝,董瑪女拍攝,陳淑梅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網袋
* 網袋
* 作者:洪夙慶拍攝,董瑪女拍攝,陳淑梅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揹籃-網袋* 揹籃-網袋* 作者:洪夙慶拍攝,董瑪女拍攝,陳淑梅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揹籃-網袋
* 揹籃-網袋
* 作者:洪夙慶拍攝,董瑪女拍攝,陳淑梅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典藏標本 ~~
圖示 館號 品名 族群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1 0000000817. 網袋 魯凱(Rukai)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1 0000000818. 網袋 魯凱(Rukai)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1 0000001032.0001 揹籃 魯凱(Rukai)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1 0000001032.0002 揹籃-網袋 魯凱(Rukai)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1 0000001033. 揹籃網袋 魯凱(Rukai)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1 0000001206.0001 揹籃 魯凱(Rukai)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1 0000001206.0002 揹籃(墊子) 魯凱(Rukai)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1 0000001206.0003 揹籃(網) 魯凱(Rukai)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1 0000001207.0001 揹籃 魯凱(Rukai)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1 0000001207.0002 揹籃(網) 魯凱(Rukai)
~~ 參考文獻 ~~
書名/期刊名 著者/編者 篇章名 出版年 卷數/期數 頁次 電子檔
集體知識、信仰與工藝 王嵩山 1999年 256
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 王嵩山 2001 221
當代台灣原住民的藝術 王嵩山 2001 139
台灣原住民的生活用具 天理大學 1993 241
台灣土著文化研究 陳奇祿 1992 507
臺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 胡家瑜
崔依蘭
1998 286
台灣原住民之美 2002 197
台灣原住民的藝術 高業榮 1997 129
台灣的原住民 阮昌銳 1996 246
台灣傳統工藝之美 莊伯和
徐韶仁
2002 253
台灣民間工藝博覽 許功明 原味工藝南台灣-台東、屏東篇 2000 219-254
台灣排灣群諸族木雕標本圖錄 陳奇祿 1996 288
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 劉其偉 1996 317
馬偕博士收藏台灣原住民文物—沈寂百年的海外遺珍 許功明
胡家瑜
2001 183
高砂春秋台灣原住民之文化藝術 童春發 1996 262
台灣民間工藝博覽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2000 352
台灣原住民族祭典的盛會 王煒昶 2004 427
與山海共舞原住民 林貞貞 2002 95
跨世紀文化扎根運動-部落有教室 撒古流‧巴瓦瓦隆 1998 71
臺大人類學系考古人類學刊 陳奇祿 臺灣高山族的編器 1954 / 4 1-15
藝術家 蕭瓊瑞 臺灣原住民編織用器 2003 / 333 196-201
臺大人類學系考古人類學刊 陳奇祿 臺灣屏東霧台魯凱族之編籃 1958 / 11 35-48
人類學家的博物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呂理政 1988 78
台灣山胞物質文化傳統手工技藝之研究(排灣、魯凱二族) 陳義一
呂理政
蔣斌
1994 80-142
臺灣的原住民 陳雨嵐 2004 219
世界地理雜誌 江碧貞 好茶新舊話魯凱 1987 / 60 105 -122
臺灣省通志 衛惠林
余錦泉
林衡立
1972 8 /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