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台灣史前文化–貝殼Eco-remains(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首頁
 分享 / 儲存 | 翻譯: 
貝殼
Eco-remains

~~ 簡介 ~~

 

考古遺址中,除了人類製造的器物之外,有時還會發現動物遺存與植物遺存,一般合稱為生態遺留或自然遺存,大部分是人類進行生計活動時的殘餘物質。研究生態遺留可以獲得許多古代的信息,例如當時人吃什麼或當時社會的生態環境。

魚寮遺址出土的動物遺存數量與種類都不少,植物遺存則保存不佳。2002年發掘魚寮遺址時,在P8、P9探坑的F1貝塚中,採集到大量的貝殼,夾雜一些獸骨、鳥骨、魚骨,大部分可能是當時人的食餘。由於埋在貝殼之中,獸骨保存的情形普遍相當良好,只有一些經過火燒或破碎成小塊。

F1貝塚內出土大量的貝類標本,經篩洗、統計、分類後,比較完整的標本超過1萬件,重213公斤,此外太過破碎的標本,無法計算件數,重量也有15公斤,幾乎都是大牡蠣與血蚶的碎片。數量雖然不少,但只有8種貝類,而且各種貝類數量並不平均,以血蚶和大牡蠣占絕大多數,列表如下:

類別

中文名稱

學名

生長環境

 

雙殼綱

大蜆

Cyrenobatissa subsulcata (Clessin, 1878)

去曾主產於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叉處及其下流淡、海水交會地帶。據文獻記載,曾盛產於台灣西部內灣河口,現已近乎滅絕。

大牡蠣

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 1793)

棲息於台灣西南沿海半淡鹹水至低潮帶及澎湖群島海域。

血蚶

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 1758)

產於台灣自鹿港以南,東石、布袋、安平到東港的淺海泥底。

文蛤

Meretrix lusoria (Roeding, 1798)

產於台灣全省沿海淺海砂底。

環文蛤

Cyclina sinensis (Gmelin, 1791) 

產於台灣西部河口或淺海砂底的海域。

腹足綱

結節蜷

Stenomelania tortuosa (Bruguiere, 1789)

產於台灣西南部溪流中。

石田螺

Sinotaia quadrata (Benson, 1842) 

生長於台灣全島溪流或池塘中。

大耳螺

Ellobium aurisjudae (Linnaeus, 1758)

生長於紅樹林沼澤或泥灘。

魚寮遺址發現的貝類,其生長環境大多分布於沿海潮間帶﹝海邊漲潮、退潮之間的地帶﹞、淺海泥沙底或紅樹林泥灘地等,也有部分為生長於溪流中的淡水貝。
魚寮遺址距離最近的海邊(東石一帶)已有20公里以上,但由於出現大量貝類的生態遺留,可知當時居民必以貝類為主要食材之一,據此推斷當時的史前聚落,可能在溪流的出海口或潟湖沿岸附近。

參考資料:

1.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http://taibif.org.tw/

2. 《台灣貝類圖鑑》 賴景陽,2005 貓頭鷹出版社 台北市

3.《台灣貝類目錄》 巫文隆,2004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台北市

* 圖說:F1灰坑的貝塚*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F1灰坑的貝塚
*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F2灰坑中的貝殼與陶片-1*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F2灰坑中的貝殼與陶片-1
*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F2灰坑中的貝殼與陶片-2*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F2灰坑中的貝殼與陶片-2
*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夜間在圳溝中清洗貝殼標本*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夜間在圳溝中清洗貝殼標本
*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現場將貝殼標本做初步分類整理-1*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現場將貝殼標本做初步分類整理-1
*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現場將貝殼標本做初步分類整理-2*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現場將貝殼標本做初步分類整理-2
*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在圳溝中清洗貝殼標本*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在圳溝中清洗貝殼標本
*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在圳溝中清洗與整理貝殼標本*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在圳溝中清洗與整理貝殼標本
* 作者:劉克竑等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結節蜷 ~~

 

節蜷 ﹝學名Stenomelania tortuosa (Bruguiere, 1789)﹞

腹足綱  中腹足目  錐蜷科

結節蜷為淡水貝類,生活在溪流的泥底。殼皮為黑褐色,螺塔尖而體修長多層,殼表有規則的方塊狀螺肋分布,接近底端則方塊狀螺肋消失。

魚寮遺址F1貝塚的結節蜷標本僅有27件,占總量的0.28﹪,主要分布在L4。

* 圖說:結節蜷的特徵*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結節蜷的特徵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魚寮遺址結節蜷標本*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魚寮遺址結節蜷標本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石田螺 ~~

 

田螺 ﹝學名Sinotaia quadrata (Benson, 1842) ﹞

腹足綱  中腹足目  田螺科  石田螺屬

石田螺為淡水貝類,棲息在湖沼、池塘或水田的軟泥中,亦喜歡生活在河川水流較為緩慢之河底;台灣各低海拔的河川、水塘等都有其蹤跡。

殼平滑呈圓錐狀,殼口呈卵圓形。殼色多變,從土黃色到黃綠色都有。有口蓋,其大小約如殼口,角質,具同心圓螺旋紋。

石田螺標本分布在F1貝塚的L4 ~ L5。

* 圖說:石田螺特徵*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石田螺特徵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魚寮遺址石田螺標本*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魚寮遺址石田螺標本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貝殼種類 ~~

 

殼為貝類的外骨骼,最外層為有機質構成的殼皮,非常薄,死後殼皮常被分解而消失,剩下灰白色的石灰質殼身與內層的珍珠層;考古發掘出的貝殼標本,經過長期的掩埋,其殼皮均已消失,看不出原來的顏色,殼身亦有不同程度的剝落損壞。

貝殼的表面常有以頂端為中心,成同心圓狀分布的生長線;生長線乃因為貝類成長時其外殼也須跟著長大所造成的,當氣候好、食物多時長得快,生長線較疏,反之,則生長線較密,因此生長線紀錄了貝類的生長史,愈靠近頂端愈老,愈近邊緣愈新。

雙殼綱﹝Class Bivalvia﹞:因有兩個殼瓣而稱之,大部份的雙殼綱貝類的殼為兩側一樣大且左右對稱,如:血蚶、大蜆、文蛤、環文蛤皆是;也有不一樣大小或不對稱的雙殼,如牡蠣即是。就考古標本而言,一片貝殼即是一件標本,因此兩件標本才是一個生物體。

腹足綱﹝Class Gastropoda﹞:有舌狀腹足,能用腹足爬行而自由行動;其殼不對稱,螺殼則為螺旋形,如:石田螺、結節蜷等。

* 圖說:魚寮遺址貝類標本的分類*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魚寮遺址貝類標本的分類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魚寮遺址貝類標本的種類*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魚寮遺址貝類標本的種類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血蚶 ~~

 

蚶 ﹝學名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 1758) ﹞

雙殼綱   魁蛤目  魁蛤科

又稱粒蚶、魁蚶、泥蚶;棲息於熱帶淺海15~30公分的砂泥底海域或潮間帶 。在台灣以嘉義東石、布袋至台南最多。

血蚶有黑褐色色殼皮,殼皮脫落則為白色;以頂端為中心約有十多條至20條放射肋,肋上有小凸狀結瘤。殼內為白色,絞齒板直,絞齒多且細,殼邊緣有缺刻。

魚寮遺址F1貝塚以血蚶的數量最多,占總量的69.47﹪,分布由L2 ~ L 12皆有,但以L3 ~ L 9密度較高。為統計魚寮遺址F1貝塚出土的血蚶,訂定以殼寬3㎝以下的為「小」(S),3 – 4㎝為「中」(M),4 – 5㎝為「大」(L),5㎝以上為「特大」(XL);再分為左殼與右殼。

* 圖說:血蚶的特徵*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血蚶的特徵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血蚶標本YL1136*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血蚶標本YL1136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血蚶標本大小的分類基準*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血蚶標本大小的分類基準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大牡蠣 ~~

 

牡蠣〈長牡蠣〉 ﹝學名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 1793)﹞

雙殼綱  鶯蛤目  牡蠣科  巨牡蠣屬

大牡蠣又稱牡蠣、蚵仔、蠔;棲息在潮間帶及淺海的岩礁海底,以其左殼固定在海底岩礁上,濾食浮游生物為生,由於其生長附著的位置不同,殼的形狀不規則且變化很大。牡蠣養殖即利用此特性,選擇較為大而完整的殼,用線串在一起,一排排垂吊在海中養殖,是本省最常見的食用貝類,現皆為養殖的,但魚寮遺址的史前居民,所食用的應為野生的大牡蠣,所發掘的數量占貝殼3成左右;分布在F1貝塚L2 ~ L11,以L4 ~ L 8密度較高。

* 圖說:大牡蠣的特徵*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大牡蠣的特徵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大小形狀各異的大牡蠣殼*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大小形狀各異的大牡蠣殼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文蛤 ~~

 

蛤 ﹝學名Meretrix lusoria (Roeding, 1798)﹞

雙殼綱  簾蛤目  簾蛤科  文蛤屬

文蛤俗稱粉蟯、蚶仔;棲息在淺海沙質的海底,能用強而有力的斧足潛砂;分布在台灣西部海域、全省沿海砂岸。

貝殼前端短圓但後端為三角形,殼頂偏向前端。殼表顏色變化多,有深灰色、深褐色、米黃色、白色等顏色。殼表平滑,但有自殼頂射出的八字紋。殼內為白色,鉸齒發達堅硬。

魚寮遺址F1貝塚中的文蛤標本分布在L4 ~ L11中,以L5和L7密度較高。

* 圖說:文蛤的特徵*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文蛤的特徵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魚寮遺址文蛤標本*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魚寮遺址文蛤標本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環文蛤 ~~

 

文蛤 ﹝學名Cyclina sinensis (Gmelin, 1791)﹞

雙殼綱  簾蛤目  簾蛤科  環文蛤屬

環文蛤又稱赤嘴仔、赤嘴蛤、青蛤、海蜆,棲息在水深約在4-5公尺深的河口或砂泥質的淺水區,以其強而有力的斧足潛行,平常將水管伸出來交換氧氣及吸取食物。

殼呈膨大的圓形,前端圓弧而後端稍呈楔形。外殼顏色為黃褐色,但在外緣有紫色,有如一紫色環,因而得名赤嘴蛤。殼上有生長線及放射肋,在紫色的外環部份特別清晰而成為網紋彫刻。殼的內面為白色,內殼邊緣帶有紫色並有細小的鋸齒排列,鉸齒發達而堅硬。

僅在魚寮遺址F1貝塚中的L4、L5發現極少量的環文蛤標本 

* 圖說:魚寮遺址環文蛤標本*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魚寮遺址環文蛤標本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大蜆 ~~

 

蜆 ﹝學名Cyrenobatissa subsulcata (Clessin, 1878)﹞

雙殼綱  簾蛤目  蜆科  大蜆屬

大蜆為淡水性貝類,棲息於水深3-5公尺之土砂中。過去曾主產於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叉處及其下流淡、海水交會地帶。據文獻記載,曾盛產於台灣西部內灣河口,現已近乎滅絕。

大蜆的殼最大長達8公分,高度7公分以上,是所知蜆類中最大者,因而得名。殼表為黑褐色,殼內帶黃色為其特點。

魚寮遺址F1貝塚中發現的大蜆標本亦極少量,僅見於L4-L6和L8。

* 圖說:魚寮遺址大蜆標本* 作者:黃琇娟製圖*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魚寮遺址大蜆標本
* 作者:黃琇娟製圖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典藏標本 ~~
圖示 館號 器名 功能用途 文化類型 年代 保存狀況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24 大牡蠣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25 大牡蠣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26 大牡蠣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27 大牡蠣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28 大牡蠣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29 大牡蠣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30 大牡蠣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31 大牡蠣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32 大牡蠣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33 大牡蠣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34 大牡蠣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35 血蚶﹝右殼、特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36 血蚶﹝右殼、特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37 血蚶﹝右殼、特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38 血蚶﹝右殼、特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39 血蚶﹝左殼、特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40 血蚶﹝左殼、特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41 血蚶﹝左殼、特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42 血蚶﹝左殼、特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43 血蚶﹝右殼、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44 血蚶﹝右殼、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45 血蚶﹝右殼、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46 血蚶﹝右殼、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47 血蚶﹝左殼、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48 血蚶﹝左殼、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49 血蚶﹝左殼、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50 血蚶﹝左殼、大﹞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51 血蚶﹝右殼、中﹞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52 血蚶﹝右殼、中﹞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53 血蚶﹝右殼、中﹞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54 血蚶﹝右殼、中﹞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55 血蚶﹝左殼、中﹞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56 血蚶﹝左殼、中﹞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57 血蚶﹝左殼、中﹞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58 血蚶﹝左殼、中﹞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59 血蚶﹝右殼、小﹞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60 血蚶﹝右殼、小﹞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61 血蚶﹝右殼、小﹞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62 血蚶﹝右殼、小﹞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63 血蚶﹝左殼、小﹞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64 血蚶﹝左殼、小﹞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65 血蚶﹝左殼、小﹞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66 血蚶﹝左殼、小﹞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67 大蜆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68 文蛤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69 文蛤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70 環文蛤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71 石田螺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72 石田螺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
觀看詳細資料內容 YL1173 結節蜷 其他 大湖文化魚寮類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