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 –<i>Platypleura kaempferi</i> (Fabricius, 1794)&&蟪蛄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Platypleura kaempferi (Fabricius, 1794)
蟪蛄

~~ 簡介 ~~

* 圖說:Platypleura kaempferi (Fabricius, 1794)_背面* (攝影 翁如儀)* 作者:翁如儀拍攝,J. I. Wong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Platypleura kaempferi (Fabricius, 1794)_背面
* (攝影 翁如儀)
* 作者:翁如儀拍攝,J. I. Wong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蟪蛄 Platypleura kaempferi體覆許多短灰色,但極易因活動摩擦而脫落。頭部橄欖綠色,頭頂黑色。前胸背板及中胸背板橄欖綠色;前胸背板中央具一茅狀斑紋,及黑色斜溝紋,側緣膨大區形成一明顯的三角形彎角;中胸背板前緣具有2對倒圓錐形斑紋,內側一對較小;叉狀突起前臂內側具2個黑色小圓斑,圓斑常與前胸的茅狀斑合併;腹部黑色。前翅基半部具有黑褐色及褐色交雜的雲狀斑,端半部透明,具有暗褐色或黑色大型斑紋,基部翅室呈寬三角形;後翅黑色,或僅外緣區透明。鳴聲為尖銳之金屬聲,連續的“ssee----”聲,持續數秒然後突然改變,繼續另一段音調較高的“ssee----”聲,持續約10秒,如此循環每分鐘重複數十次。成蟲出現於4~8月;於平地林緣或低海拔山區皆可發現。有關本種之描述主要引用 Chou et al.(1997)、Hayashi(1974)及Lee & Hayashi(2003)所發表之文獻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