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 –<i>Komiyandra formosana</i> (Miwa and Mitono, 1939)&&蓬萊偽鍬形天牛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Komiyandra formosana (Miwa and Mitono, 1939)
蓬萊偽鍬形天牛

~~ 簡介 ~~

* 圖說:蓬萊偽鍬形天牛 標本之背面*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蓬萊偽鍬形天牛 標本之背面
*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蓬萊偽鍬形天牛 Komiyandra formosana (Miwa and Mitono, 1939)

Komiyandra formosana (Miwa and Mitono, 1939) 蓬萊偽鍬形天牛,又稱臺灣偽鍬形天牛。

偽鍬形天牛的外型跟一般印象中的天牛長得不太一樣,反而有點像黑艷蟲和某些鍬形蟲,強健的大顎著生於頭部前方,觸角短於身體,且各足具有五節跗節,但是偽鍬形天牛並不像黑豔蟲或鍬形蟲般具有膝形的鰓葉狀觸角,仔細看的話並不難區分。臺灣的偽鍬形天牛有2種,分別是分布在臺灣本島的本種與只分布在蘭嶼的蘭嶼偽鍬形天牛(Komiyandra lanyuana (Hayashi))。

蓬萊偽鍬形天牛是中小型的天牛,體長只有1.5-2 cm。身體呈紅褐色或暗褐色。雌蟲和雄蟲長得很像,但是雄蟲的大顎約與頭部等長,內側具有數枚明顯的齒狀突起,雌蟲的則稍短,齒的凹凸較不明顯。雄蟲頭部(含複眼)約與前胸同寬,雌蟲的則明顯窄於前胸。

本種在臺灣由南到北都有分佈,主要出現在中南部低海拔到中低海拔山區。成蟲與幼蟲都棲息於枯朽木,特別是立枯木中。成蟲一般都待在枯木內,可能是夜行性,偶爾會趨光,在野外並不常見。生活史可能需要兩年,推測成蟲不取食。

Miwa and Mitono (1939)發表本種時是歸於Parandra屬。Santos-Silva et al. (2010)將偽鍬形天牛亞科區分為13屬40餘種,臺灣的偽鍬形天牛皆屬於Komiyandra屬。日本八重山群島的石垣島曾有蓬萊偽鍬形天牛的紀錄,但石垣島的種類最近已被發表為上野氏偽鍬形天牛(Komiyandra uenoi Santos-Silva, Heffern and Matsuda),因此蓬萊偽鍬形天牛目前被視為是臺灣特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