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 –<i>Meloe formosensis</i> Miwa, 1930 臺灣地芫青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Meloe formosensis Miwa, 1930
臺灣地芫青

~~ 簡介 ~~

* 圖說:臺灣地芫青 標本之背面*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臺灣地芫青 標本之背面
*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Meloe formosensis Miwa, 1930 臺灣地芫菁

Meloe formosensis Miwa, 1930 臺灣地芫菁。芫青科也稱為地膽科。他們的幼生期非常特別,幼蟲剛孵化時是形如衣魚的三爪型幼蟲,能自由活動,尋找合適的寄主昆蟲而攀爬其上,主要是蝗蟲和獨居蜂類。跟著寄主抵達寄主的產卵處後,便會離開寄主而開始寄居在其卵塊或育兒室內,取食寄主的卵或為幼蟲準備的食物(後者稱為盜食寄生kleptoparasitism)。幼蟲會陸續脫皮而出現不同形態,直到化蛹,是所謂的過變態過程。成蟲為植食性,有的種類會取食經濟作物葉片,被認為是害蟲。成蟲體內具有毒性頗高的芫青素,在中藥中,有將芫青成蟲晒乾製成的藥材,稱為青娘子或斑蟊,低劑量時可用於攻毒、治瘀、利尿等。

本科在臺灣共有5屬,芫青屬(Meloe)是典型的古北區(Palaearctic realm)類群,主要生活在溫帶地區,在臺灣只有一種,即臺灣地芫青。成蟲體長15~22mm,體色為暗藍色,帶著微弱的金屬光澤。翅鞘中央並不沿著中央縫線合攏,而是基部有點交疊,逐漸向端部開叉,不具可飛行的後翅;腹部大部分露於翅鞘外。雄蟲觸角第5~7節形成一個膨大構造,雌蟲則無。雌蟲體型較雄蟲大,膨大的腹部特別明顯。

顧名思義,臺灣地芫青都在地面上和地面的植物上活動,成蟲出現在冬末早春。臺灣特有種,是臺灣中高海拔到高海拔山區才見得到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