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 –<i>Junonia atlites</i> (Linnaeus, 1763) 波紋眼蛺蝶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Junonia atlites (Linnaeus, 1763)
波紋眼蛺蝶

~~ 簡介 ~~

* 圖說:波紋眼蛺蝶 標本之背面*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波紋眼蛺蝶 標本之背面
*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Junonia atlites (Linnaeus, 1763) 波紋眼蛺蝶

Junonia atlites (Linnaeus, 1763) 波紋眼蛺蝶又稱為灰擬蛺蝶。本種成蟲展翅寬約50–60mm。成蟲前翅略為三角形、外緣有凸出的弧形,後翅扇形、臀區略內凹。雌雄差異不明顯。翅背面為灰褐色,翅外緣有兩條褐色波狀紋,往內有一排褐色圈紋,部分圈紋內有橙色跟黑色組成的圓斑,在翅中央附近有褐色斑紋。翅腹面斑紋與背面相似,只是顏色較淺且眼紋不明顯,但是後翅中央明顯有一條褐色線紋。幼蟲以爵床科的賽山藍、柳葉水蓑衣及莧科的空心蓮子草等植物為食。

本種是華南常見的蝴蝶,1990年代首度在臺灣被發現,目前已確定立足。成蟲多在寄主植物附近活動,飛行快速。分佈在臺灣南部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恆春半島是較易見到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