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 –<i>Neolucanus swinhoei</i> Bates, 1866&&紅圓翅鍬形蟲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Neolucanus swinhoei Bates, 1866
紅圓翅鍬形蟲

~~ 簡介 ~~

* 圖說:紅圓翅鍬形蟲 標本之背面*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紅圓翅鍬形蟲 標本之背面
*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紅圓翅鍬形蟲成蟲* 紅圓翅鍬形蟲成蟲
紅圓翅鍬形蟲 Neolucanus swinhoei Bates, 1866

紅圓翅鍬形蟲具有橙紅色或暗紅色翅鞘,表面光滑如打蠟般,非常醒目。體長(含大顎)約3~5cm,雄蟲大顎併攏時為銳角三角形,近端部有一枚直立的尖齒,雌蟲的大顎併攏時則為鈍角,直立齒很小或沒有。有的紅圓翅鍬形蟲的翅鞘是暗褐色甚至是黑色,變異頗大。在臺灣還有多種圓翅屬的鍬形蟲,外觀都很類似,有的種類也具有橙紅色或暗紅色翅鞘,不易辨識,但紅圓翅是最常見的種類。

成蟲會在果園、樹林或草原等環境活動,偶爾會飛行,但較常見於地面爬行,在山區公路經常可見被車輛輾斃的個體。成蟲會在樹上吸吮汁液或求偶交配。交配後的雌蟲會選擇水分較多的黏性土壤產卵,一隻雌蟲可產約30粒卵。幼蟲以土為食,初齡幼蟲對土壤的要求較嚴格,但是三齡的幼蟲則較不挑剔。老熟幼蟲會築土繭做為蛹室。成蟲羽化後會蟄伏在蛹室中,到秋天才鑽出活動。由卵至成蟲羽化大約需時2.5年。成蟲不具趨光性。

臺灣特有種,成蟲在夏天到秋天出現,九、十月時有較多的數量,因此又被稱為國慶鍬。在臺灣的分佈很廣,以平地到1500公尺以下山地為主,但似乎並未分佈到恆春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