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 –<i>Rhagophthalmus formosanus</i> Kawashima and Sugaya, 2003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Rhagophthalmus formosanus Kawashima and Sugaya, 2003
蓬萊雌光螢

~~ 簡介 ~~

* 圖說:蓬萊雌光螢 標本之背面*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蓬萊雌光螢 標本之背面
*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Rhagophthalmus formosanus Kawashima and Sugaya, 2003 蓬萊雌光螢

雌光螢科(Rhagophthalmidae)是是鞘翅目的一個小科,全世界已知有10餘屬約60種,只分佈在古北區的東亞和東方區各地,熱帶地區具有較高的多樣性。他們的雌蟲是典型的幼蟲型,長得像蛆蟲,渾身乳白或乳黃色,沒卣翅鞘也無後翅,但是在腹部末端腹面有一個明顯的發光節,能發出明亮的持續光,吸引雄蟲前來交配;產卵後會改變發光模式,從身體兩側和背上發出三排小點光。雄蟲身上沒有明顯的發光器,但是也能從身體側面和背面發出三排微弱的光點,平常則不見其發光。所以本科中文名稱為雌光螢。

臺灣的雌光螢科目前有3種的紀錄,都屬於雌光螢屬(Rhagophthalmus),但是確實的種類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而蓬萊雌光螢是當中分類比較沒有疑問的物種。雄蟲體長6–8cm,頭部外露於前胸背板,大部分被複眼佔據,複眼後緣有很深的凹陷,使得複眼背面形如一個逗點;觸角有12節。與臺灣其他種類相較,本種身型較為細長,翅鞘的長寬比較大,而雌蟲體型則較其他種類為小。

臺灣特有種,分佈在中部和中南部900~2300公尺左右的山區。成蟲3~4月出現,夜間可見到發光中的雌性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