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 –<i>Nacerdes (Xanthochroa) taiwana</i> Kôno, 1932 臺灣亮翅擬天牛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Nacerdes (Xanthochroa) taiwana Kôno, 1932
臺灣亮翅擬天牛

~~ 簡介 ~~

* 圖說:臺灣亮翅擬天牛 標本之背面*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臺灣亮翅擬天牛 標本之背面
*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Nacerdes (Xanthochroa) taiwana Kôno, 1932 臺灣亮翅擬天牛

擬天牛科(Oedemeridae)全世界已知種類有115屬約1500種。小型到中小型甲蟲,體長一般小於2cm。體型細長,表皮柔軟,為或長或短的長橢圓形。頭部突出於前胸背板外,口氣明顯向前;複眼突出於頭部兩側;觸角長,長度遠大於前胸背板寬,11–12節,絲狀或微弱鋸齒狀;前胸背板前寬後窄,通常沒有明顯的側緣;翅鞘明顯寬於前胸背板後端,兩側平行,完整覆蓋腹部;足長,有些類群有膨大的腿節;跗節型式為5-5-4(前、中足5節跗節,後足4節跗節),除末節外皆有葉狀墊。擬天牛科的成蟲長得有點像天牛科(Cerambycidae)或菊虎科(Cantharidae),但是天牛科的跗節型式為5-5-5(或看似4-4-4);菊虎則為5-5-5,可以初步判別所屬的科。成蟲白天出現在花或葉上,取食花粉,也有不少是夜行性的,會在夜裡趨光。部分類群會分泌芫青素(cantharidin),他們多半在晚上趨光,會飛到居家附近,若接觸到人類皮膚會造成起水泡而後潰爛。

擬天牛科在臺灣有10屬24種紀錄,其中長擬天牛屬(Nacerdes)有7種,全數都屬於亮翅擬天牛亞屬(Xanthochroa)。這類擬天牛具有細長的體型,大複眼、觸角雄蟲12節,雌蟲11節,翅鞘上有3–4條隆脈,多數種類具有藍、綠色金屬光澤。臺灣亮翅擬天牛體長10–18mm,頭部、前胸背板和腹部皆為黃褐色,翅鞘具有藍色或藍綠色金屬光澤;雄蟲腹部末節為錐形,末端中央有三角形凹入,約達該節的一半深度,雌蟲的末端則僅微微凹入。

臺灣特有種,分布於北部與中部低海拔到中低海拔山區。成蟲夜間具有趨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