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 –<i>Sphaeridium dimidiatum</i> Gory, 1834 黃尾陸牙蟲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Sphaeridium dimidiatum Gory, 1834
黃尾陸牙蟲

~~ 簡介 ~~

* 圖說:黃尾陸牙蟲 標本之背面*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黃尾陸牙蟲 標本之背面
* 作者:助理 梁輝弘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phaeridium dimidiatum Gory, 1834 黃尾陸牙蟲

牙蟲科(Hydrophilidae)可分為水棲與陸棲兩大類,其中水棲者佔多數,所以也算是水棲昆蟲中的一類。本科在全世界的多樣性可能遠高於目前已知,單單2006–2010全世界便有5個新屬和將近200個新種被發表,使得牙蟲科的已知種類達到2800餘種。陸生的牙蟲絕大多數集中在陸牙甲亞科(Sphaeridiinae),已知種類將近1000種,生活在潮濕的陸域環境,以濕潤的糞便、腐植質或屍體為食。他們長得有點像糞金龜(Scarabaeidae),但是沒有腮葉狀的觸角;水棲類群生活在各式的水域環境,在靜(緩)水域者佔多數,幼蟲多半是捕食性的,成蟲的食性則依類群而有所不同。以種類數看,牙蟲科是水棲甲蟲中第二大科,僅次於龍蝨科(Dytiscidae)。外型上這兩個科長得有點類似,且同為水棲,但是龍蝨的觸角長於小顎鬚,且前兩對腳靠得很近,中足離後足較遠,牙蟲則小顎鬚長於觸角,三對足大約等距或是中後足稍遠。

陸牙甲亞科種類成蟲的小顎鬚短於觸角,觸角末端的球桿部位較為緊密而膨大,後足跗節第一節遠長於第二節,這些形態特徵能用以區分其與水棲性的其他亞科。陸牙甲屬(Sphaeridium)具有以下特徵:觸角8節,中胸小楯片長三角形,翅鞘無明顯縱走溝腹部末端節外露於翅鞘,脛節上有長刺。本屬在臺灣有3種紀錄,本種體長6–7mm,是比較大型的陸棲性牙蟲。體色黑,前胸背板邊緣和翅鞘端部1/3為淺黃色,前胸和翅鞘上的點刻非常細緻,使得表面有些許霧面光澤。成蟲常見於牛糞中。

本種分佈在日本(琉球)、中國、臺灣、東南亞與南亞等地。館藏標本採自花蓮縣的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