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皮動物 –<i>Ophidiaster granifer </i>&&顆粒蛇海星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Ophidiaster granifer Lütken, 1871
顆粒蛇海星

~~ 簡介 ~~

顆粒蛇海星Ophidiaster granifer屬於蛇星科Ophidiasteridae,生活在珊瑚礁海域水深1~5公尺處,可採於珊瑚礁區的石塊下,為夜行性,白天吸附在石塊下。動物具有五腕,腕的橫切面略呈圓形,輻長(R)跟間輻長(r)的比值為1.9cm / 0.5 cm。背、腹板上密佈大小不等的圓形顆粒體,腕末端有一大型端板。皮鰓2~7 個一群,多位於反口面。鰓板一個,略偏於體側,上有許多凹溝。肛門不明顯,位於體盤中央,被4~5個顆粒體蓋住。腹板顆粒體與背板相似。步帶溝狹小,溝棘兩個一組,一大一小,扁而短。第二及第三溝棘短鈍,排成兩縱列,與步帶溝平行,第二及第三溝棘之間有數個狹長顆粒體。動物呈棕色,腕及體盤有許多大形褐色斑塊。以岩石上的附著性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全世界在印度東部、澳洲北部、菲律賓群島、日本南部及中國南部、南太平洋群島等地均有分佈。此外,西沙群島,臺灣南部珊瑚礁淺海也都有記錄,屬於較為稀有的物種。

* 圖說:顆粒蛇海星反口面生態照* (趙世民 攝影)* 作者:趙世民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趙世民##* 圖說:顆粒蛇海星反口面生態照
* (趙世民 攝影)
* 作者:趙世民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趙世民##
* 圖說:顆粒蛇海星小個體反口面生態照* (趙世民 攝影)* 作者:趙世民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趙世民##* 圖說:顆粒蛇海星小個體反口面生態照
* (趙世民 攝影)
* 作者:趙世民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趙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