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類

主題位置:

滑子(珍珠菇)

陳復琴
學名:Pholiota nameko (T. Ito) S. Ito & S. Imai (1933)
別名:珍珠菇、滑子、滑子蘑、光蓋鱗傘、光帽黃傘
  在野外,滑菇於初冬群簇腐生於枯樹幹、樹樁上,成熟後金褐色的菌傘打開,直徑可到3至10公分,表面還是具有滑液,菌柄圓柱形,5至7公分長,柄上有黃褐色的菌環,其孢子印是黃褐色。鱗傘屬(Pholiota sp.)有些成員有毒,但在野外通常表面有鱗片可和滑菇區分,另有一種毒菌稱為簇生黃韌傘(Naemetoloma fasciculare),不但同樣具有黃褐色外觀,而且也是成群成簇發生於枯樹幹,但是簇生黃韌傘表面不具黏液,可以初步分辨。
  滑菇的人工栽培,最早是1921年在日本以段木栽培,六零年代初期開始以木屑栽培,可大量商業生產應市,並可加工做成罐頭長期保存。台灣早有滑菇人工栽培,只是早年市場不大,市面上也少見。近年農業試驗所研發環控袋栽及瓶栽之生產技術,以太空包模式嚴格控制溫度栽培,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目前已有業者少量生產,所以市場上已偶爾能看見新鮮滑菇,其售價約為每公斤230~260元。
  滑菇口感滑脆,但是香氣不甚濃郁。以往在台灣,滑菇見於比較道地的日本料理筵席中,放在煮物或吸物湯汁較多的菜中。但以滑菇的口感,也很適合炒食、涼拌等台式菜餚的作法。

* 圖說:1.滑子罐頭。* 作者:陳復琴* 圖說:1.滑子罐頭。
* 作者:陳復琴
* 圖說:2.炒食滑子。* 作者:陳復琴* 圖說:2.炒食滑子。
* 作者:陳復琴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12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