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類

主題位置:

沙灘上的真菌-冠孢殼菌(Corollospora)

謝松源


  沙灘上的真菌-冠孢殼菌(Corollospora)

  海洋佔了地球近四分之三的表面積,是地球生命初始的搖籃,並孕育出各式各樣奇特的生命,其中亦包含一些可棲息於其間的真菌,即所謂的海洋真菌。海洋真菌中又可依其是否可於海洋環境中完成其世代繁殖而可區分為兼性海洋真菌及專性海洋真菌。許多高等專性海洋真菌於海洋環境中經長期演化後,已演化出可適應海洋環境的特殊構造,其中ㄧ類已演化成特別適合生長於海邊沙灘的砂粒上。海邊潮間沙灘的微環境相當多變且嚴酷,此間生物平常生活於高鹽、溫差變化大及高度乾燥或浸於海水等相當極端的環境變化下。許多生物演化出特殊的構造以存活於此間,其中海洋真菌以Corollospora為代表。

  Corollospora屬為海殼科(Halosphaeriaceae)之ㄧ員,形態極具特色,目前共有24個種,是海殼科中最大的ㄧ個屬。本屬成員皆為砂棲性真菌,經常發現於海邊沙灘之砂粒上。子囊果相當小,約100-400微米,單生或聚生,球形或近球形,著生於砂粒或海生貝類的石灰質外殼上,這種球形子囊果被認為有助於抵擋沙灘環境中砂粒間的擠壓。子囊果多為表生,於底部具有特別的基墊菌絲(subicula)用以將子囊果牢牢附著於砂粒或貝殼碎屑等堅硬物質表面。子囊果具有頸部(neck)及孔口(ostiole)可將子囊孢子釋出;特別的是其頸部(neck)通常較短,且多位於子囊果底部,或埋於基墊菌絲中,相較於其他菌類為利於孢子釋放,其頸部通常位於子囊果上部,有很大差異。Corollospora子囊果的頸部,位於較低位置,受到相當良好的保護,可避免砂粒磨擦的破損。子囊果頸部通道無內生緣絲(periphyses),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規則厚壁細胞,堆積於孔口形成塞狀組織(plug),這些塞狀組織可有效隔絕外部環境,防止子囊孢子於未成熟前,子囊果內部腔室中易被海水侵入的危險,或因沙灘上受到強烈日照時其外部微環境乾燥導致內部水分逸出的問題,可因此避免子囊果內部乾燥脫水。這些塞狀組織會在子囊孢子成熟後逐漸分解,形成中空通道,以便成熟孢子順利釋出。

  Corollospora子囊果的包被(peridium)為炭質,由黑色多層細胞組成,包被細胞具厚壁、且含有大量的黑色素(melanin),其包被是所有海洋真菌中最堅硬的,可有效抵抗堅硬砂粒移動之磨擦,及經常遭遇到的日曬、高溫等嚴酷外部微環境。

  Corollospora的子囊孢子呈紡綞狀至線形,雙細胞至多細胞,並具有特殊形態之附屬器,包括生於孢子兩端的尖角狀或細長棒狀的初級附屬器,但有些種類則無初級附屬器;此外,於孢子赤道周生及兩極端生處可形成片狀的次級附屬器,此片狀的次級附屬器已知有助於延長子囊孢子漂浮於海水中的時間及幫助孢子嵌附於適當生長基質。

* 圖說:1.Corollospora的子囊果,具底生的頸部(NE)及基墊菌絲(SU)。* 作者:謝松源* 圖說:1.Corollospora的子囊果,具底生的頸部(NE)及基墊菌絲(SU)。
* 作者:謝松源
* 圖說:2.Corollospora子囊殼頸部通道填滿塞狀組織。* 作者:謝松源* 圖說:2.Corollospora子囊殼頸部通道填滿塞狀組織。
* 作者:謝松源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12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