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類

主題位置:

黑木耳有機栽培法

陳啟楨


   最近幾年的科學研究,發現黑木耳子實體中所含的約50%非澱粉類多醣體與不易消性的食用纖維(纖維素、半纖維素及果膠等)及胞內與胞外多醣體,在抗癌及降血膽固醇方面,倍受關注。中國菜料理所用的的黑木耳與白木耳所特有的膠質特性與口感,是基於這些菇子實體所含的酸性多醣成分的結構特性所致,且同時這些多醣亦與降低膽固醇作用或抗腫瘤作用的活性有關係。約三十年前台灣自日本引進太空包技術取代段木栽培時代,使得黑木耳的生產量大幅提升,並可降低生產成本,加速生產速度,黑木耳之太空包栽培一時蔚為一種新興的事業。
黑木耳栽培方法,現在主要為太空包栽培法。
  所謂太空包栽培法是將適合栽培之木屑,如常見的相思木等,加上其它培養料如米糠、玉米粒及豆粉等,並以檸檬酸和碳酸鈣調整酸鹼度,然後,將培養料以半自動化方式裝入塑膠袋中,緊接著在袋口套上塑膠環,最後塞上棉花,此即為俗稱之「太空包」。太空包一般之大小及重量分別為直徑4英吋、高22公分、重1.5-1.6公斤左右。目前採用太空包栽培法至少有三個優點:
(1).  栽培黑木耳之培養料適用範圍其實很廣,但台灣仍以雜木屑為主,價格也比較便宜,若是購買紙漿場廢木屑則更可節省成本。
(2).  縮短產期、提高產量,段木栽培一般而言到完全採收需三年的時間,而太空包栽培法僅需四至八個月的時間,據學者研究結果,太空包栽培法之產量約段木之8倍。
(3).  太空包栽培法易於管理,而且由於其半自動化製造流程,可以大幅節省人力,降低生產成本。


  太空包栽培法主要分成原料調配及製包、殺菌、接種、栽培管理、採收及採收後處理等階段:
(1). 原料調配及製包:
太空包的主原料木屑佔80%,木屑以相思仔或混合雜木屑戶外堆積半年為佳,配料則以米糠為主,添加粉頭及黃豆粉為輔,以碳酸鈣及石灰調整pH至中性,含水份60%,充分混合後以製包機製包,製包完成後應在一日之內(尤其是夏天)進行殺菌,否則由於包內雜菌孳生,一方面雜菌產生孢子,造成耐熱性增加,二方面培養基中之小分子配料經雜菌代謝利用後產酸,使得培養基劣變,影響之後段栽培甚鉅。添加營養份太高,容易發生「紅菇」(紅麵包黴)污染,生產採收期間易被「虎皮菇」感染,影響收成。
(2). 太空包殺菌:
一般而言有高壓(壓力為1.5kg/cm2)及常壓殺菌法,由於常壓殺菌法具有大容積之優點,所以,黑木耳栽培業者常使用此種殺菌方法,目前常使用之條件為100-105℃, 9-10小時(時間視容量大小而略做調整),但是,殺菌條件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冬季時水及釜體之溫度均低,因此,應酌於延長殺菌時間以維持太空包之品質。
(3). 接種、培養及栽培管理:
理論上菌種必須保持新鮮、健壯而且要避免退化。當太空包接種後即馬上移至栽培場,菌絲生長之初即分泌胞外酵素分解複雜的物質如木質素、半纖維素及纖維素為小分子化合物,供菌絲生長及出菇之用。
(4). 栽培管理:
當待表面菌絲產生膠質褐色點狀後,再割除袋口,並噴水使其相對溼度達85%以上,待其首次出菇、採收後,此時由於採收的步驟使得菌絲斷裂,所以,必須約停止噴水三五天左右讓菌絲重新聚集,此階段降低相對溼度,以防止雜菌的污染。當菌絲復合後,再噴水加溼,培養10天左右,同時增加光照,促進原基體形成,待其出菇後保持溼度約85-95%直到採收。出菇期間,要以保溼為主,控制溫度在20~26℃之間,不能低於20℃或高於26℃。尤其在高溫、高溼且通風條件不好時,容易引起霉菌污染發生爛耳壞包的情形。若遇到氣溫過高,可採取加強通風,多噴水進行保溼降溫。保持空氣相對溼度在90%左右,以利於原基體的形成和分化。溫度應掌握乾濕交替;出菇前,空氣相對溼度應較乾,出菇後,應維持高濕的環境。加強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尤其在高溫高溼的情況下,更應加強通風換氣。
黑木耳子實體生長需要有足夠的散射光和直射光。增強光照,可刺激黑木耳新陳代謝活動,子實體變得肥厚,色澤變深。
總之,太空包栽培出菇管理與段木栽培一樣,要創造適宜的溫度、溼度、光照、空氣等環境條件,滿足黑木耳生長要求,以獲得產量高、品質優的黑木耳子實體。
(5). 採收後之生理變化:
採收後之鮮菇與許多園產品相似,持續的進行呼吸作用而生長與發育。所以,許多生理現象發生於儲藏時期,為了將高品質的鮮菇送到消費者手中,進一步瞭解儲藏時期生理變化是有其必要性的。據學者指出鮮菇的呼吸速率明顯高於其它蔬果,如與蕃茄相比較,鮮菇高於蕃茄7倍之多,這也就是為什麼鮮菇的儲藏期限較短的原因之一。採收前不噴水是維持高品質黑木耳及延長冷藏時間的不二法門,生產有機黑木耳,絕對不可以噴灑農藥,只要善加管理菇舍的清潔度及週圍環境的整潔,避免外界的蚊蠅進入,採收掉落地面的木屑及幼小木耳當天清理乾淨,不遺留現場,始終保持栽培區的乾淨度,採收第二次以後受到蚊蠅及微生物污染的機率可以降到最低,就可以達到不影響產量,又能保持有機栽培狀態。
 (6). 採收後處理:
食藥用菇類市場中由於消費者對鮮菇的接受性愈來愈高,所以,鮮菇的採收後處理更加重要,因為,鮮菇採收後的呼吸作用十分旺盛,使得其保存期限相當短暫,有些業者甚至泡水至黑木耳子實體吸水吸到飽滿,不但嚴重破壞黑木耳的品質,而且嚴重縮短貯存的時間,及容易造成腐敗。由於黑木耳本身是一種膠質菇,泡水後膨脹至飽和,沒有經驗的人可能不易判斷,而易買到已經腐敗的產品,宜小心。
另外,選擇水分及氣體阻隔性適當的包材且從包裝、貯存、運輸到銷售能構成一完善的冷藏鏈,不僅可以延長保存期限,提高鮮菇品質,而且相信消費者對鮮菇的購買意願將隨之提昇。
a.營養:  纖維素和木質素是其主要的營養來源,對於澱粉的利用性亦不差,另外還可以利用葡萄糖、麥芽糖、蔗糖等多種糖類,其生長發育還需要微量的鈣、磷、鐵、鉀、鎂等無機鹽類。
b. 溫度:  溫度是影響黑木耳生長速度、子實體產量和質量的主要因子。黑木耳屬於中溫型菌類,對溫度反應敏感,耐寒怕熱。菌絲生長以22-32℃最適宜,在15℃以下和38℃以上均受到抑制。當溫度在20-25℃時最適於黑木耳的出菇生長,黑木耳的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是25-30℃。在黑木耳能夠生長的溫度範圍內,溫度過高,生長發育過快,菌絲體徒長,容易衰老,子實體色淡肉薄。溫度稍低些,菌絲健壯,子實體色深肉厚,質量好。
c. 濕度:  在菌絲生長時期,木屑含水量宜在60-70%,若水分過多則會導致氧氣通透性不良,使阻礙菌絲生長;若低於60%則菌絲體細胞養分的傳送與吸收受到不利的影響。在子實體形成時期,則除了要求生長基質含水量要有70%左右以外,空氣相對濕度至少要保持在90-95%才能正常發育。
d. 光照:  黑木耳各個發育階段對光照的需求不同。菌絲在黑暗條件下,雖然可以很正常地生長,但對於出菇沒有幫助,只有靠散射光對菌絲誘導原基體(primodia)的分化及出菇有促進作用,才能長出色黑肉厚的子實體。若在菌絲生長過程中給予光照,培養基表面便會出現菌絲集聚在太空包表面而成褐色的膠狀物,並分泌色素,但因為塑膠袋緊密包著,所以無法繼續長成子實體,不過,只要袋子有破洞,或者袋口已割開,則子實體很快便冒出來。
子實體只有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黑暗無光不能形成子實體。在出菇前應加強光照,以誘導原基體的形成和分化。子實體發育階段光照強度一般為1000m燭光以上。光照適宜,子實體碩大且肥厚,呈紅黑褐色。光照不足,菇體呈淡褐色,甚至白色,小且薄,產量又低。強烈的光照,也會使子實體生長緩慢,乾枯致死,影響產量甚鉅。
e. 空氣:  黑木耳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良好的通風環境下才能發育健全,栽培場所空氣需要流通清新,並不斷排除過多的二氧化碳。因此空氣如果不流通,造成氧氣不足,將導致菌絲生長不良,子實體發育不佳。在菌種製作時,培養基的含水量不能過高,才能供給菌絲充足的氧氣。出菇期間,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風換氣,以防止霉爛和染菌蔓延。若通氣不良,菌絲體代謝氣體累積,CO2濃度提高,會導致子實體畸形,成珊瑚狀。
f. 酸鹼度:黑木耳菌絲體在pH4-8範圍內都能正常生長,而以pH7-7.5最適宜,因此在木屑的堆積過程中,宜將pH值調至偏弱鹼性為宜。在配製培養基時,必須用碳酸鈣或石灰調節酸鹼度,在黑木耳栽培業做木屑堆積時,必須加入大量的石灰腐熟,而且發酵時間至少半年以上,比起其他菇類的堆積發酵時間長很多。
由於黑木耳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在栽培過程中的菌絲體生長發育階段,需調節培養基的含水量及空氣相對濕度,勿使過於潮濕,否則會阻礙菌絲的生長;但當割破太空包塑膠袋口後,就應該要保持較為潮濕的環境條件,以利於促進子實體原基體的生長與發育。黑木耳適應性強,不論山區或平原,段木或鋸木屑均能種植,對病蟲害及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抗性,出菇快,產量高,產期也較集中,因此頗受菇農歡迎。

  台灣黑木耳栽培技術及產品品質,世界最好,在有機生產方面,若能提升栽培業者與消費者的共識,事實上,只要栽培場環境控制得好,不噴藥也可以有極佳的生產量及品質,全體國民才能享受健康美食,也打入國際市場,也容易多了。

* 圖說:1.黑木耳有機栽培現況。* 作者:陳啟楨* 圖說:1.黑木耳有機栽培現況。
* 作者:陳啟楨
* 圖說:2.黑木耳特寫。* 作者:陳啟楨* 圖說:2.黑木耳特寫。
* 作者:陳啟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12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