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類

主題位置:

紅樹林葉片的分解者-海生疫病菌屬

謝松源


  紅樹林植物多分布於熱帶至亞熱帶河口附近的沿岸地區,這些地區地質相當泥濘鬆軟,並分佈許多魚、蝦、貝、蟹類及鳥類等生物,形成相當特殊的生態環境。

  紅樹林植物主要屬於紅樹科植物,但亦另有其他不同科的喬本和灌木類植物,這些植物可生長在潮間帶,皆具有特殊的生理結構和特性,可適應海邊高鹽的環境,其中紅樹科植物之木材多帶有紅色,且樹皮內含有單寧酸,遇到空氣很容易氧化而轉為紅色,故被稱為「紅樹林」。台灣現存有四種紅樹林植物,包括紅樹科(Rhizophoraceae)胎生的水筆仔(Kandelia candel)及五梨跤(Rhizophora mucronata)、另外有馬鞭草科(Verbnaceae)的海茄苳(Avicennia marina)以及使君子科(Combretaceae)的欖李(Lumnitzera racemosa )。大多數紅樹林植物雖然未具有直接的經濟價值,但卻具有保護海岸線、降低水質污染、為海岸生態食物鏈提供養份,亦為魚、蝦、蟹貝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了合適的棲息場所,維持河口區自然生態的平衡並具相當的觀賞價值,是非常重要的生態體系。

  紅樹林植物的落葉為該生態區許多微小生物提供營養的來源。其中最早侵入並分解紅樹林落葉的是一類稱為海生疫病菌屬(Halophytophthora) 的水生具鞭毛的微生物,以往在分類上屬於低等的菌類。目前被變更成屬於藻物界(kingdom Chromista)之卵菌門(Oomycota)。海生疫病菌游走孢子具有頂生或側生的雙鞭毛、游泳時在前面的是羽狀鞭毛(straminipilous flagellum),是游走孢子主要向前推動力量來源,另外向後的是鞭狀的鞭毛(whiplash flagellum),這類游走孢子可於水中快速泳動,直到遇到是當基質時定殖鞭毛會縮回體內,並長出發芽管。海生疫病菌屬(Halophytophthora)形態上雖然與重要的植物病原菌-疫病菌屬(Phytophthora)相似,但目前所知地種皆為腐生性。這些游走孢子可於葉片落下後三十分鐘侵入,完成定殖,並快速生長。目前海生疫病菌屬共有15個種及2個亞種,主要區別方式是其游走孢囊的形態及其釋放游走孢子的方式不同。其釋放游走孢子的方式相當多樣,現知有五種之多。包括(1) 孢囊頂端具一個乳突狀或相當平坦的透明狀物質,游走孢子成熟時此透明狀物質會向外釋出並轉變成一個薄膜透明袋狀或管狀泡囊,游走孢子通過泡囊後由泡囊開口逸出; (2) 孢囊頂端具突出堅固管狀,內含一個瓶塞狀的透明狀物質,孢囊成熟後,瓶塞狀物質向外脫落,游走孢子則經由此管狀通道釋出,並不形成泡囊;(3) 孢囊頂端具乳突,內含透明塞狀物會轉變成兩種物質包含孔塞及泡囊,孔塞向外掉落後,泡囊向外擴展形成,游走孢子通過泡囊後由泡囊開口逸出;(4) 孢囊頂端平坦不具突起,部分孢囊壁裂開形成孔蓋,游走孢子經由此裂開孔口釋出;(5) 孢囊頂端平坦但具透明透鏡狀物質,部分孢囊壁裂開形成孔蓋,透鏡狀物質形成球形泡囊,原生質於孢囊及泡囊中繼續分化待形成游走孢子後由泡囊開口釋出。由於這些差異相當顯著,學者推測 Halophytophthora多來源種,其分類系統正被重新架構中。

* 圖說:1.河口紅樹林植物落葉上常見的海生疫病菌Halophytophthora。* 作者:謝松源* 圖說:1.河口紅樹林植物落葉上常見的海生疫病菌Halophytophthora。
* 作者:謝松源
* 圖說:2.海生疫病菌Halophytophthora masteri 的游走孢子囊(光學顯微鏡)。* 作者:謝松源* 圖說:2.海生疫病菌Halophytophthora masteri 的游走孢子囊(光學顯微鏡)。
* 作者:謝松源

* 圖說:3."海生疫病菌Halophytophthora masteri 空的游走孢子囊(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游走孢子囊頂部孔塞及囊泡皆已脫落並釋放出游走孢子,剩下空的游走孢子囊。"* 作者:謝松源* 圖說:3."海生疫病菌Halophytophthora masteri 空的游走孢子囊(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游走孢子囊頂部孔塞及囊泡皆已脫落並釋放出游走孢子,剩下空的游走孢子囊。"
* 作者:謝松源
* 圖說:4.海生疫病菌Halophytophthora masteri 空的游走孢子囊(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游走孢子囊頂部孔塞及囊泡皆已脫落並釋放出游走孢子,剩下空的游走孢子囊。* 作者:謝松源* 圖說:4.海生疫病菌Halophytophthora masteri 空的游走孢子囊(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游走孢子囊頂部孔塞及囊泡皆已脫落並釋放出游走孢子,剩下空的游走孢子囊。
* 作者:謝松源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12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