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類

主題位置:

新殼梭孢菌

王也珍

  去年夏初,自然科學博物館移植了一株庭園中的瓦勒邁杉(Wollemi nobilis),令人訝異的是這株原本生長良好的小樹在兩週內即出現枝梢枯萎的病徵,且一個月後竟然就枯死了。枯死的原因到底是移植時處理步驟有疏失或是接續的照顧不夠周全? 經過連串檢驗的步驟,先是發現在枯死樹幹中心的木質部出現不尋常的暗棕色,再經過分離與培養,找出其中存在的真菌是新殼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它的有性世代是新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prava),此類真菌中有些種類是植物的病原菌,一旦侵入寄主,即會造成植物枝條的枯萎(dieback)與壞疽(canker),而有些種類是植物機會主義者,侵入植物後,不會使植物出現明顯的病徵,只是潛伏於寄主體內,伺機而動,但當寄主處於逆境(stess)時,即出現植物枝條枯萎或壞疽(canker)的病象。所以判定是樹苗內早已有感染真菌,移植後樹苗無法立即適應環境的變動,使得體內的新殼梭孢菌快速生長,造成樹苗的死亡。
  新殼梭孢菌的寄主相當廣泛,有裸子植物的柏樹,紅樹林植物的紅茄苳,及果樹的石榴、芒果、梨等,台灣已紀錄在梨上有發現此病菌,下面是此菌培養的形態觀察。
  菌落在培養基中生長迅速,一週後在室溫下即長滿培養皿,菌絲原為白色,漸轉為灰棕色,在麥芽抽出培養基(MEA)中菌絲較稀疏,而在馬鈴薯培養基(PDA)中菌絲呈灰棕色,毛絮狀,並出現許多灰色直立的菌索,約1公分高,可觸到培養皿的上蓋。菌絲灰棕色,有隔板,5-7 微米寬。分生孢子器圓形至不規則形,炭黑色,75-150 微米寬,常多個聚生在一起。小分生孢子透明,數量多,平滑,橢圓形至短柱形,4-10 x 2-2.5 微米,偶有隔板。分生孢子灰棕色,橢圓形,一端截平,平滑,10-17.5 x 5-6 微米,偶有隔板。

(部份內容由自然科學博物館黃俊霖博士提供)

* 圖說:1.染病的樹幹中心呈現暗棕色。* 作者:王也珍* 圖說:1.染病的樹幹中心呈現暗棕色。
* 作者:王也珍
* 圖說:2.菌落中出現許多直立的菌索。* 作者:王也珍* 圖說:2.菌落中出現許多直立的菌索。
* 作者:王也珍

* 圖說:3.葉片上的分生孢子器。* 作者:王也珍* 圖說:3.葉片上的分生孢子器。
* 作者:王也珍
* 圖說:4.新殼梭孢菌的分生孢子。* 作者:王也珍* 圖說:4.新殼梭孢菌的分生孢子。
* 作者:王也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12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