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動物化石 –鏟齒象&&<i>Amebelodon</i> sp.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鏟齒象
Amebelodon sp.

~~ 簡介 ~~

* 圖說:鏟齒象 Amebelodon sp.* 作者:張光羽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鏟齒象 Amebelodon sp.
* 作者:張光羽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鏟齒象的體型大小與現代大象大致相似,但是頭骨部位尤其是下顎骨與門齒,卻有相當大的差異。一般我們所知道的大象,不論是現生的亞洲象、非洲象,甚至也已經滅絕的猛獁象,其門齒都具有一對向上彎曲伸展的上門齒,下門齒則是退化。然而鏟齒象剛好相反,其上門齒退化,而下門齒卻逐漸發展成平鏟狀,下顎骨也呈寬扁狀並與下門齒相接合,形成一個約1公尺長的堅硬鏟子狀下巴。
  如此特殊的結構,使得鏟齒象能夠很方便的生活在較淺的河流或沼澤中,並以水草為食,利用牠特有的鏟狀下門牙,將水草從河流或湖泊中鏟起,然後用長鼻與鏟齒下巴緊握住水草,扭轉並撕裂拔起,隨即送入口中。
  鏟齒象曾在中新世分布在歐洲、非洲與亞洲一帶。如此特殊且高度特化的鏟狀牙齒的結構,顯然是為了其在沼澤中採食水草的生活方式。但是,當動物發展到高度特化之後,一旦氣候改變或環境變遷,很容易產生不適而無法存活。鏟齒象必須在有水草生長的環境才有食物的來源,並以此賴以為生。當氣候改變或地質變動,造成了河流消失或沼澤乾枯之後,鏟齒象就失去了食物供給,很快地也就死亡甚至絕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