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

主題位置:

辨認隕石

【辨認隕石】

石隕石
  因絕大多數礦物組成與地球岩石(尤其是超基性岩石)相似,因此,從外觀不易辨認。但是隕石在經過大氣層時會受熱熔融,在急速冷卻後往往形成厚約1毫米玻璃質黑色外殼,且尖銳突出部份均已磨圓。至於球粒隕石因有平均直徑約1毫米的橄欖石與輝石類球形體(圖十四),較為容易辨認。
石鐵隕石
  在鐵鎳合金中鑲有橄欖石、輝石類及斜長石等結晶透明礦物(圖十五),由於地球上無類似岩石,從外觀上就很好辨認。
鐵隕石
  外殼往往具有似波紋狀的表面(圖十六),一般呈不規則狀,但都具有圓的邊緣。因比重大,且至少含4 wt.%的鎳,極易辨認。此外,若用含2%濃硝酸的酒精溶液腐蝕鐵質隕石拋光表面,則在正八面體的面上出現由鎳紋石(Taenite)或合紋石(Plessite)包圍之紋狀錐紋石(Kamacite)所形成的構造,稱之為威氏交紋構造(Widmanstatten structure,圖十七)。

【參考文獻】
1. Norton, O.R. (2002)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Meteorit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54 pp.

* 圖說:圖14-2* 作者:洪誌楀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圖14-2
* 作者:洪誌楀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圖14-1* 作者:洪誌楀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圖14-1
* 作者:洪誌楀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圖14-3* 作者:洪誌楀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圖14-3
* 作者:洪誌楀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圖15-1* 作者:洪誌楀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圖15-1
* 作者:洪誌楀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圖15-2* 作者:洪誌楀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圖15-2
* 作者:洪誌楀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圖16-1* 作者:洪誌楀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圖16-1
* 作者:洪誌楀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圖16-2* 作者:洪誌楀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圖16-2
* 作者:洪誌楀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圖17-1* 作者:洪誌楀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圖17-1
* 作者:洪誌楀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圖17-2* 作者:洪誌楀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圖17-2
* 作者:洪誌楀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圖17-3* 作者:洪誌楀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圖17-3
* 作者:洪誌楀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12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