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

主題位置:

似耀岩類─玻璃物質

* 圖說:圖19* 作者:洪誌楀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圖19
* 作者:洪誌楀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似耀岩類―玻璃物質】

  隕石超高速撞擊地表,導致地殼物質熔融所形成的玻璃物質(註)—似曜岩類(Tektite),俗稱雷公墨。它是一種富含70~80 wt.%二氧化矽的玻璃物質,含水量極低(< 0.05 wt.%),而其外觀與黑曜岩(Obsidian)類似,但表面常有流紋構造(flow structure, 圖十九),顯示它是在熔融狀態下急速冷卻形成的(Ho and Chen., 1996)。除了在海域鑽探岩心裡出現一些微似曜岩類(microtektite)外,大多數在陸地被發現,重量從數毫克到數十公斤不等,而外形則多呈圓形、橢圓形、啞鈴形、滴形、塊狀或不規則形(Lee et al., 2008)。其中在澳洲本土發現的鈕釦狀似曜岩類(aerodynamically ablated tektite, 圖二十),乃是隕石超高速撞擊地表物質後,熔體飛濺至高空並急速冷卻形成似曜岩類,而在折回地面時又與大氣層摩擦造成表面二次熔融的結果。
  【註】一般市場上所稱的「玻璃隕石」,乃是地表物質遭受隕石超高速撞擊導致熔融與快速冷凝的產物,並非真正的隕石。

【參考文獻】
1. Kung-suan Ho, Ju-chin Chen (1996) Geochemistry and origin of tektites from the Penglei area, Hainan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Earth Sciences, Vol. 13, No. 1, 61-72.
2. Yung-tan Lee, Ju-chin Chen, Kung-suan Ho, Wen-shing Juang (2004) Geochemical studies of tektites from East Asia. Geochemical Journal 38, 1-17.
3. Guy Heinen (1998) Tektites – Witnesses Of Cosmic Catastrophes. Guy Heinen, Luxembourg. 222 pp.

* 圖說:圖20-1* 作者:洪誌楀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圖20-1
* 作者:洪誌楀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圖20-2* 作者:洪誌楀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圖20-2
* 作者:洪誌楀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12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