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 –棉花嶼-矽質玄武岩&&Biotite hornblende andesite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棉花嶼-矽質玄武岩
tholeiite

~~ 簡介 ~~

* 圖說:棉花嶼矽質玄武岩為橄欖石古銅輝石玄武岩。斑晶以橄欖石和古銅輝石(Bz)為主,斜長石顆粒相形之下,遠不及前二者,只能說是微斑晶。*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棉花嶼矽質玄武岩為橄欖石古銅輝石玄武岩。斑晶以橄欖石和古銅輝石(Bz)為主,斜長石顆粒相形之下,遠不及前二者,只能說是微斑晶。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棉花嶼又名扛轎嶼,位於北緯25°29',東經120°06',距基隆港21浬。棉花嶼和北方之彭佳嶼,西南方之花瓶嶼,三島鼎立。棉花嶼略成橢圓形,東西軸為短軸,長約 300公尺;南北軸為長軸,長約500公尺;周圍1800公尺,面積0.12平方公里。棉花嶼之海岸為連續之斷崖絕壁,海浪衝激海崖底部;海岸平直,只於西北部有一小灣,約50公尺寬,海崖較低,有一小砂洲與平地連續,成為本嶼惟一之登陸地點。東海岸之中央部有一岩礁,高約25公尺,屹立於海中,呈一奇觀,有「屏風岩」之稱。

  本嶼地勢,大致東南部最高,北部呈臺地狀,西北部之小灣內有寬約20公尺之砂洲,與內部之稍寬平地相連,而呈畚箕形。東南部之高地有三座小丘,其東部者(即東丘)最高,海拔61公尺,丘頂至山坡有緩起伏面;西南丘比東丘約低6~7公尺,頂上岩石裸露,山勢巍峨,但山腹以下被岩屑砂土覆蓋。

  本嶼亦是一火山島,由灰黑色橄欖石古銅輝石玄武岩之熔岩流所成,有時呈熔滓狀。其中有堅硬多孔質之岩脈,抵抗風化作用,而突出於地表,尤其東南丘之丘麓者最標準。此外火山熔岩之上有些浮石凝灰岩覆蓋,厚十餘公尺,以本嶼東方及東北方最發達。

  棉花嶼之火山活動期可能較彭佳嶼早期之火山碎屑岩活動為晚,但與熔岩流之活動期相差無幾。在五十餘萬年前先有玄武質熔岩溢流,然後有浮石凝灰岩之堆積。熔岩多孔狀屬橄欖石古銅輝石玄武岩,斑晶以橄欖石、古銅輝石為主,斜長石之顆粒相形之下,遠不及前二者,只能說是微斑晶。浮石質凝灰岩由各種不同顏色、多孔、質輕之浮石礫所構成,浮石礫主要為玻璃質,並帶有少許細粒之橄欖石及條狀斜長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