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積岩 –鐘乳石 &&Stalactite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鐘乳石
Stalactite

~~ 簡介 ~~

鐘乳石乃是石灰岩地區之洞穴內,經特定地質條件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簾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沉澱物的總稱。
  當含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滲入石灰岩隙縫時,會溶解其中的碳酸鈣。水溶液從洞頂上滴下來時,由於水分蒸發、二氧化碳的逸出,水中碳酸鈣會再次沉澱固化。因其係從上而下逐漸增長而成,狀如鐘乳,故通稱為「鐘乳石」。
  根據鐘乳石在洞穴的分佈位置,可進一步區分為:
  石鐘乳:懸垂在洞穴上方岩壁的乳白或乳黃色碳酸鈣沈澱物;
  石筍:碳酸鈣沈澱物在地面上堆積而成,形狀像竹筍;
  石柱:下端之石鐘乳與地面上之石筍接合而成之碳酸鈣沈澱物;
  石簾:在洞穴壁上形成像簾幕的碳酸鈣沈澱物,又稱流石。
  石鐘乳或石筍的橫斷面,一般都具有像樹木年輪般的層狀構造,其一圈圈的微層結構,記錄著成長的過程。由於鐘乳石的形成時間往往都需要上萬年或幾十萬年,且在碳酸鈣沈澱時,成分中的微量元素組成及碳、氧等穩定同位素比值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因此,透過洞穴碳酸鈣的研究,將可獲得古氣候及古環境的相關訊息,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廣西、雲南地區所產的鐘乳石光澤剔透、形狀奇特,為世界鐘乳石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而在台灣南端墾丁的石灰岩洞穴中也可看見鐘乳石的蹤跡。
* P006814-鐘乳石橫斷面* 作者:洪誌楀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P006814-鐘乳石橫斷面
* 作者:洪誌楀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