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積岩 –煤 &&Coal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Coal

~~ 簡介 ~~

* 01-P001235-草泥煤* 作者:王士偉拍攝* 智財權:王士偉* 01-P001235-草泥煤
* 作者:王士偉拍攝
* 智財權:王士偉
『煤』,為植物體或植物碎屑堆積掩埋之後,再經由煤化作用(coalification)所形成之富含有機碳沉積岩,其所含碳量佔總重50%以上(換算成體積約占70%以上);除有機碳外的次要組成,包括黏土、粉砂、砂、水分、揮發物與少量次生礦物(如:黃鐵礦、白鐵礦、白雲石、方解石、菱鐵礦等)。『煤』由於富含有機碳,因此外呈棕到黑色,硬度不等,但比重低(台灣地區純煤比重介於1.25~ 1.4)。台灣地區的煤礦主要分佈於西台灣的北部與中部地區,前者包括基隆、台北、桃園、新竹、苗栗等五個煤區,後者包括南投集集大山、鳳凰山與嘉義阿里山等三個煤區。至於含煤地層友老到新,依序有古地三記的白冷層與五指山層,中新世的木山層(下部含煤層)、石底層(中部含煤層)與南莊層(上部含煤層),以及台北、頭社等盆地中更新世~全新世的泥炭層;根據礦務局資料,台灣煤的礦藏量約有6~ 7億公噸,已開採者約有2億公噸。其中,較具經濟價值的煤層則主要位於木山層、石底層與南莊層等三個中新世地層。台灣地區煤的開採歷史最早可溯至1642年,但在十三行遺址中曾發掘出鐵渣、礦石、煤以及煤塊所磨製的紡輪,顯示先民對煤的利用由來已久。回顧文明發展歷程,煤與鐵共同扮演開啟工業革命的關鍵角色;現今,煤與油氣(包括石油與天然氣)同為主要的商用能源燃料。除此之外,煤尚可製成焦煤以供煉鐵製鋼之用,並且此一角色至今仍無可替代;另外,煤也可提供做為煉製汽油、橡膠、塑膠以及染料等的工業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