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前文化 –陶容器_Pottery vessel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陶容器
Pottery vessel

~~ 簡介 ~~

Tanunas遺址出土的陶質標本均為殘破的陶片,除少數較大的陶片能看出口緣的形式,大部分陶片無法分辨出是容器的何種部位,更無法得知容器的器形。
陶片的質地可分為下列四種:

1. 夾粗砂陶A式:
占出土陶片的85%以上,摻合料為2~8mm粒徑的小礫石與砂岩粒;此類陶器外表皮層修整抹平,但也有一定比例未修整或是表皮脫落,以致表面佈滿砂粒;多為罐形器的殘片,口緣部分為侈口平唇或圓唇,部分則飾有拍印之繩紋。另有2件紡輪亦屬此陶類。

2. 夾粗砂陶B式:
此類陶片較少,僅占12.5%,摻合料為2~5mm粒徑的砂岩粒,但是胚土變多摻砂量變少,出土多為腹片,部分腹片上施有拍印繩紋。此類陶出土除罐形器外,尚有紡輪、陶把等。

3. 夾砂陶:
此陶類兩面表皮均經修平,厚度均勻,內表皮少見手捏痕,燒結硬度高,多半為腹片,推測器型以罐形器居多,陶片外表均施繩紋,為典型繩紋紅陶,屬本遺址最早之繩紋紅陶文化相。
 

* 圖說:夾粗砂陶A式之陶片* 作者:黃琇娟拍攝編製*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夾粗砂陶A式之陶片
* 作者:黃琇娟拍攝編製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圖說:夾粗砂陶B式之陶片* 作者:黃琇娟拍攝編製*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夾粗砂陶B式之陶片
* 作者:黃琇娟拍攝編製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