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舞帽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舞帽
Dancing cap

~~ 簡介 ~~

* aetsaic0211010000pp01*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aetsaic0211010000pp01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夏族舞帽通稱為「kirakil」。舞帽僅能使用於矮人祭時的歌舞儀式,由各姓氏的男子揹負舞帽,在歌舞進行時巡行於隊伍中。過去舞帽主是戴在頭上,因此被稱為帽,隨著時代的變遷,舞帽愈做愈大,愈來愈沈重,已無法戴在頭上,因此現在已改為揹負在肩上。
  舞帽象徵來到祭典場合的矮靈休息的場所。傳統的舞帽有圓形的「kirakil」及長方形的「rin’ala’」兩種形式;前者高約 130公分寬約 150公分,後者高約 200公分,寬約 90 公分。在祭典結束後,舞帽的裝飾品
如鏡子、珠子等可留下;待下次製作舞帽時重覆使用,但是帽架、紙條等材料則必須丟棄至偏遠之地,不能再讓人撿起做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