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祭龜、乞龜與分福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 簡介 ~~

* 圖說:商家與民眾準備各式祭龜奉獻給神明* 攝影:洪夙慶* 作者:洪夙慶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商家與民眾準備各式祭龜奉獻給神明
* 攝影:洪夙慶
* 作者:洪夙慶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一些土地公廟,在土地公重要節日時,會有「祭龜」、「乞龜」的活動。所謂「祭龜」,就是用食物或金錢做成龜形的祭品,奉獻給神明(簡榮聰2001:169)。由於龜被視為長壽之象徵,祝福神明歲數與龜壽同長,並永遠庇佑人間。這些特別製作的「神龜」,種類繁多,有紅龜粿、米粉龜、餅仔龜、麵線龜、米糕龜、米包龜等,還有不可食的錢幣龜、黃金龜。

 

* 圖說:祭龜多用食物堆疊而成* 攝影:洪夙慶* 作者:洪夙慶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祭龜多用食物堆疊而成
* 攝影:洪夙慶
* 作者:洪夙慶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民眾會將這些祭拜過的「神龜」帶回家,可以保佑全家福氣,對家宅、事業、學業、財富等都有助益,因此有「乞龜」的儀式(王健旺2000:9)。在土地公面前說出自己的願望,然後擲茭,祈求神明應允。如獲聖茭,可以將神龜帶回家。但來年必須要再做一隻更大更重的神龜,以感謝土地公的恩澤。

 

* 圖說:求龜、還龜都須登記* 攝影:洪夙慶* 作者:洪夙慶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求龜、還龜都須登記
* 攝影:洪夙慶
* 作者:洪夙慶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此外,有一些宮廟以「神龜」祭拜完後,會將祭品分給到場的信眾,認為可分享土地公帶來的福氣,此稱之為「分福」。在客家聚落的傳統中,也會稱之為「吃福」或「食福」,意思是「吃伯公福」,大家共享伯公帶來的飯菜與平安如意。

* 圖說:乞龜如獲應允,來年須奉還更大的神龜,以感謝土地公的恩澤。* 攝影:洪夙慶* 作者:洪夙慶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乞龜如獲應允,來年須奉還更大的神龜,以感謝土地公的恩澤。
* 攝影:洪夙慶
* 作者:洪夙慶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