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00緣起 –簡介(科博館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緣起

~~ 簡介 ~~

 

唐殿位於佳里鎮,清時為平埔人居的「蕭壠社」,日治時期延用原聚落名加行政區域。民國後因音似「佳里」的詞,臺語意為「傀儡」隱含貶番之意,故改為「佳里」鎮。但金唐殿舉行的刈香儀式則保留當地平埔族社名的「蕭壠香」之稱,也留下此區域漢番共居的足跡,(黃文博 凃順從 1995)

* 圖說:佳里金唐殿* 作者:林怡資拍攝*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說:佳里金唐殿
* 作者:林怡資拍攝
* 智財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在漢人大廟移入前,金唐殿的刈香境域十七角頭為蕭壠社人主要活動區域,為日後「蕭壠香」緣起。傳說金唐殿前身為平埔族人的「公廨」,未有廟名,漢人建廟後名為「代天府」,也增添此廟漢番承繼間的關係。而祭祀的十七角頭多為前來開墾的漢人,少數為平埔族的姓氏村落。又因角頭的排列無順序可循,因此當地有抽籤、賽跑、救駕三種說法,學界也有二說,一為蕭壠庄民平定林爽文事件助戰先後排定順序;另說為因清代開墾單位「甲」的衍變(林俊霖 2009),不管這些角頭順序如何排定,先民的聚落開發與金唐殿間的地緣關係顯得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