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生類又稱兩棲類,屬於脊椎動物亞門。牠是最早由水中登上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牠的形態和 機能不僅保留適應水生生活的特徵,而且還具有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徵,在脊椎動物的演化過程中屬於由水生到陸生的先趨動物。 兩生類,顧名思義,是指牠的一生 中有部份時期生活在水中,部份時期生活在陸地;通常幼體在水中生活, 用鰓呼吸;成體在陸地生活,用肺、皮膚和口腔內膜呼吸。
求偶:
大部分青蛙每年在繁殖季節大量出現在繁殖地,此時有些雄蛙會鼓起鳴囊 ,以鳴叫聲來吸引雌蛙。當雌蛙被吸引過來,雄蛙會跳到雌蛙的背上,利用前肢緊緊地抱住雌蛙的腋下或鼠鼷部,雌蛙排卵時雄蛙排出精子,使卵與精子結合,這種 結合稱為體外受精。
雄蛙抱在雌蛙背上的行為稱為假交配 ,因為絕大多數蛙類沒有交配器官,但是有交配的姿勢,所以稱為假交配。

卵:
青蛙通常把卵產在水邊或水中,以利孵出來的蝌蚪能直接或很快到水中生活。不同種類的青蛙,其卵也有所不同:
- 卵外包膠質且連成長鏈狀,宛如一長串的念珠,可達千顆之多,如蟾蜍 。
- 卵外包厚膠質且各個分開,雌蛙會將卵與軟泥混合埋藏在腐草下,如面天樹蛙
- 卵與卵之間以膠質連成一片,漂浮在水面上,如小雨蛙、澤蛙。
- 交配中的雌蛙,利用泄殖腔的分泌物用後腳踢打而成泡沫狀的卵泡,卵就包在其中,如臺北樹蛙、翡翠樹蛙、莫氏樹蛙、白?樹蛙、橙腹樹蛙、諸羅樹蛙等
,此卵泡不僅可以保護卵,還可提供蝌蚪短暫的生存。
臺灣青蛙的卵塊不僅極富變化,而且可藉其不同的外型及構造來適應各種棲息環境。通常,卵的存活率不高,因為卵在有水的環境下發育時,容易遭受黴菌的侵害或是其他生物如魚、蝦等的掠食,而無法孵化為蝌蚪。
幼體(蝌蚪):
蝌蚪生活在水中,靠鰓和皮膚呼吸,以藻類、落葉、石頭上的附生藻類、浮游生物或死掉的生物為食物。每一種蝌蚪的外型和顏色多樣,如盤古蟾蜍的蝌蚪,整 隻是黑色的;小雨蛙的蝌蚪,整隻大半是透明的。
蝌蚪變態時先看到後腳長出,接著出現前腳,然後尾巴慢慢縮點,鰓呼吸改成肺呼吸,最後變成青蛙。青蛙在長成 的過程中,常常受到鳥類、魚類和水生昆蟲的捕食或生活水域的乾枯影響,造成蝌蚪長成青蛙的比率偏低。有些青蛙並無蝌蚪期。
成(蛙):
變態中的蝌蚪尾巴完全消失後,就可以開始陸地上的生活,但是,大部分的成蛙仍然必須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以保持皮膚的濕潤。成蛙除了以肺呼吸之外,大部 分的呼吸作用還是在體表進行,所以外表皮必須經常保持濕潤,以免太過乾燥而影響呼吸作用。
成蛙以昆蟲、蚯蚓、馬陸、蝸牛及小青蛙為食物;然而,成蛙卻是鳥 類、蛇類及哺乳類的食物。
在臺灣,從海邊至高海拔的山區,都有兩生類的蹤跡,由牠出現的環境,大致可分為:
- 在山澗溪流中活動的種類如日本樹蛙、盤古蟾蜍、斯文豪氏赤蛙、褐樹蛙、古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其中斯文豪氏赤蛙、褐樹蛙偏好在流速急的山澗溪流或岩石洞穴出沒,古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喜好在流速緩慢的山澗溪流活動;日本樹蛙則偏好開闊的河床上較緩和的細流活動。
- 棲息在池塘與沼澤區淺水域的種類如小雨蛙、面天樹蛙、長腳赤蛙、中國樹蟾、牛蛙、腹斑蛙、白?樹蛙。
- 生活在深水域池塘的種類如貢德氏赤蛙、臺北赤蛙、牛蛙、虎皮蛙、金線蛙。
- 棲息在草地、稻田及茶園的種類如臺北樹蛙、黑眶蟾蜍、澤蛙。除此之外,長腳赤蛙與虎皮蛙也會在此環境棲息。
- 居住在森林底層的種類有黑蒙西氏小雨蛙、史丹吉氏小雨蛙。
- 艾氏樹蛙喜好在含水的樹洞或竹筒中生殖。
- 阿里山山椒魚、臺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生活在中高海拔的森林底層。
由於人類對土地的過度開發使用,造成水土保持不良,加上溪流池塘水質的惡化及農藥的濫用,使得兩生類的棲息環境遭受嚴重的破壞和污染,族群數量日益減少,生存危機日益增加。
本學門乃本館最早創始的學門之一,負責兩生類和爬蟲類的標本、聲音和組織的典藏。
本學門之標本來源主要是研究人員之野外採集及館外人士之捐贈,大多以 保存液浸泡之方式保存;目前已有3000筆標本蒐藏資料,標本量達 15000 件,大多數是臺灣的種類,少數國外種類。後者有親自採集,亦有透過館際交換而來。
就質的觀點而言,本學門在工作同仁的努力之下,已擁有本島最完整的無尾兩 棲類及其蝌蚪之蒐藏。本學門之兩生類?聲的蒐藏也幾近完整,同時也收集不少蟬音與鳥鳴。為永久保存,我們已將各種聲音分門別類,灌製成雷射片,隨時可取出 進行研究分析。
本學門雖以建立臺灣本土和周圍島嶼完整的兩生爬蟲類標本蒐藏為目標,但長遠之計,仍將循序漸進將觸角伸向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在未來的十年之中,將密切與上 述地區的相關單位密切連繫與合作,共同擴展亞洲地區的兩生爬蟲類蒐藏與研究。
1.蒐藏標本入館登錄
(1) 入館登錄號之給于: | A. 研究員同意接受蒐藏品之後,蒐藏品必須小心拆封,之後研究員再給于重新評估入館與否。 |
B. 給于入館登錄號碼,這個號碼將會跟隨此一物品至所有入庫程序完成為止。 | |
C. 蒐藏品要貼上入館登錄號碼直到分類為止。 | |
(2) 登錄: | 蒐藏經理在入館登錄號碼表上填入號碼、日期、學域、學門、取得方式(採集、捐贈、交換、購買)、件數、提供者、採集地及cat#。 |
(3) 將蒐藏品轉入酒精: | 除了少數的兩棲爬蟲蒐藏品受到酒精禍福馬林影響外,幾乎所有兩棲爬蟲標本皆直接用福馬林固定,以75%酒精保存。其步驟如下: |
A. 先將標本擺好姿勢,再打入10%福馬林固定。 | |
B. 將標本置入福馬林中二星期。 | |
C. 再轉換至75%酒精中。 |
2.蒐藏標本編目:
編目就是給予標本一個永久性參考號碼的過程,這個號碼可與標本採集日期、採集地和一些野地資料結合在一起。這個編目號將永遠跟隨這個標本。如果利用到這個標本且發表文章,則要將這個號碼當為引證。
(1) 一般蒐藏品之編目: | 一般蒐藏品包含浸泡在酒精、福馬林或其他化學藥品之標本或乾燥骨骼標本。 當蒐藏品已經登錄,則此標本的編目最好儘快進行,標本連同登錄號一起暫時放在架子上。編目需包括: |
A. 確定所有的標本都有資料。 | |
B. 確定資料吻合。 | |
C. 將標本排列整齊,減少錯誤。 | |
(2) 特殊蒐藏品之編目: | 特殊蒐藏品包括染色體之玻片、組織切片和一些相關之蒐藏品。雖然這些編目和一般蒐藏品分開,但和前述相同,仍可交互利用其編目。其編目表和一般蒐藏品編目表一樣,但其文書處理另外歸檔。 |
3.標本蒐藏之工作程序─接收標本後於蒐藏庫之工作流程
(1) 標本保存操作之一般程序: | 標本保存在酒精或福馬林中,若好好照顧,將可永久保存下去,若程序不妥,特別是乾燥,則兩棲爬蟲標本,很容易就壞掉。 |
A. 在福馬林的標本,通常皆轉至酒精。 | |
B. 工作時,需隨時隨地讓標本保持潤濕。 | |
C. 尾巴或腳折斷時,設法用麻布包裹。 | |
D. 更換保存液(酒精)時,需將標本 取出用冰水洗過後,再置入乾淨的酒精中。 | |
E. 若標本放在瓶子中,則需將標本放 在最底下,且酒精淹過標本。 | |
F. 標籤不要遮住標本。 | |
(2) 骨骼標本之蒐藏: | A. 保存在保存液:通常保存在75%酒精或福馬林中,這種標本編目要寫上編目卡、解剖卡。小或易碎的標本放置在小玻璃瓶中,再放到裝滿棉花之硬盒內。 |
B. 乾燥骨骼標本:視標本的大小放至適當的標本盒內,盒上標明種類、注意事項及說明卡片等。 | |
(3) 模式標本之管理: | A. 做好模式標本之編目。 |
B. 雖然是同種且同時採集到,但PARATYPE或HOLOTYPE要清楚地分辨明白。 | |
C. 瓶蓋上用黃色筆打點,用紅帶子綁緊瓶頸。 | |
D. 模式標本鎖在模式標本箱中。 | |
E. 若要出借模式標本,則需研究員特別考量後才決定,郵遞時一定要做好保險。 | |
F. 模式標本蒐藏時,做好歸檔卡放到模式標本卡夾上,卡上需書寫學名、發表文獻及編目號。 |
中文名 | 學名 |
臺灣山椒魚 | Hynobius formosanus |
楚南氏山椒魚 | Hynobius sonani |
阿里山山椒魚 | Hynobius arisanensis |
盤古蟾蜍 | Bufo bankorensis |
斯文豪氏蛙 | Rana swinhoana |
長腳赤蛙 | Rana longicrus |
梭德氏蛙 | Rana sauteri |
褐樹蛙 | Buergeria robusta |
面天樹蛙 | Chirixalus idiootocus |
莫氏樹蛙 | Rhacophorus moltrechti |
翡翠樹蛙 | Rhacophorus prasinatus |
臺北樹蛙 | Rhacophorus taipeianus |
橙腹樹蛙 | Rhacophorus aurentiventris |
諸羅樹蛙 | Rhacophorus arvalis |
史丹吉氏小雨蛙 | Micryletta steineger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