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豔的礦物世界:大地瑰寶特展

文:何恭算/屈慧麗/鍾坤煒

       礦物是具有研究與探索價值的珍貴自然資產,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成立以來便陸續珍藏許多台灣地區和世界各地的礦物標本。埋藏於大地中的礦物,到底蘊含了多少奧秘?色彩絢麗、幻彩閃耀的寶石,為什麼能散發出如此迷人的光芒?那些有如鬼斧神工般精雕細琢的美麗晶體,又為什麼被視為財富與美學的象徵?為了探討這種種的議題,本館自去(99)年7月7日起推出年度大展《大地瑰寶-礦物與生活特展》,展出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的500餘件各類礦物與寶石珍品,以及10餘件考古器物,展現蒐藏研究的成果。

        《大地瑰寶-礦物與生活特展》共分為「玄武岩內的晶洞世界」、「礦物顏色之美」、「礦物形態之美」、「礦物與人類文明」、「礦物與生活」和「礦物應用趨勢」等六個單元,從探索礦物生成環境為引子,介紹玄武岩內的晶洞世界,再以礦物晶體的重要形色特徵,展現礦物物種的多樣性,最後以人類文明與礦物應用之關連性,導引觀眾認識礦物在古今中外人類生活所扮演的角色,進而關懷與珍惜得來不易的大地資源。為了讓觀眾有走進大自然礦物世界的實境體驗,特展室入口特別雕鑿出如地底岩洞般的造型,並且針對不同的展示單元,模擬印度沸石、澎湖柱狀玄武岩壁面、壓克力柱的晶體形狀,以及由78種礦物拼湊而成的影像牆面等變化多端的設計手法,與展示標本共同營造出虛實相映的空間意象。

        在特展中所展示的500餘件典藏精華礦物標本(圖一),除了有精雕細琢的單晶、雙體連結的雙晶和變化多端的多形體礦物之外,還有許多巨大標本和晶體。其中包括一件原來棲身於巴西南部白堊紀早期噴發的玄武岩晶洞內,高達193公分、重達1.6噸巨大愛心造型的寶石級紫水晶簇,可謂難得一見的珍品(圖二)。另外一件全長16公分,有著優雅枝狀外型和明亮金黃色澤的自然金,以及長度僅約1.5公分,卻呈現清澈翠綠色澤的柱狀祖母綠晶體,都是展場裡的要角。

        展場中最令人驚豔的,應是集結了世界各地50餘件螢光礦物的展示區。觀眾一走進暗室裡,便可以目睹如星光般運行的螢光球、色彩繽紛的螢光牆,以及夢幻般發出燐光的夜明珠。當然,最讓人難以抗拒的還有晶瑩剔透、閃閃動人的寶石,觀眾除了可以看到精緻的各種裸石和珠寶首飾,還有搭配展出的珍貴原礦標本。此外,一般生活中常見的顏料礦物、中藥礦物、金屬和非金屬礦物,以及代表不同時期由礦物打造而成的石器、彩陶、青銅器和玉器等古文物,都在展覽中一一呈現。

        礦物,讓人既感親近,又覺得有點疏遠,其實,它是無所不在。在國內礦物相關展示寥寥可數,具規模者,更是罕見。科博館籌劃多時以礦物為主題的「大地瑰寶」特展,現刻本館第一特展室展出,展期至今年3月13日,敬請把握。

 
大地瑰寶特展
圖一:磷氯鉛礦、澎湖文石、海藍寶石、菱錳礦、自然金都在展出之列(攝影/張介宇;設計/黃姿菁)
大地瑰寶水晶洞
圖二:寶石級紫水晶洞(張介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