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蝴蝶保育     作者:鄭明倫


東陞蘇鐵小灰蝶因為引進外來種蘇鐵而大量繁殖

        台灣曾是蝴蝶王國,不僅種類多達400種左右,蝴蝶的數量也非常多。目前正在科博館展出的「蝴蝶‧福蝶」特展,除了讓您了解台灣蝴蝶的多樣性與奧妙,體驗蝴蝶之美與生命力外,也從人們對蝴蝶利用的歷史角度,提出對蝴蝶保育的一些省思。

        豐富的蝴蝶資源使得台灣大約在一百年前便發展出利用蝴蝶的產業。五十多年前台灣的蝴蝶加工業打開外銷市場而開始蓬勃發展,巔峰時期估計每年曾利用超過上千萬隻的蝴蝶。但是隨後台灣的經濟快速成長,許多平地環境被開發成住宅或工廠,而低海拔與中海拔山區道路的開闢則加速了沿途的開墾。蝴蝶沒了適合活動的環境或可以產卵的植物,因此數量銳減。到了大約卅年前,在市場萎縮、產業轉型與蝴蝶數量大減等因素下,台灣蝴蝶加工業跟著沒落,不再進行大規模捕蝶。但是郊區與山區土地的不斷開發摧毀了更多的森林,使得蝴蝶數量持續減少。

        目前科學家確定有三種蝴蝶已經在台灣島上消失,其中兩種跟土地的開墾有關,分別是棲息在海岸林的大紫斑蝶與中海拔山區的楊氏淺色小豹蛺蝶。。除了已經確定滅絕的三種蝴蝶,還有十數種蝴蝶在近十多年來沒有在野外被發現,可能也已瀕臨絕種。 人類的活動也對某些蝴蝶的生存造成嚴重干擾,如東陞蘇鐵小灰蝶。這種小灰蝶的幼蟲原本倚賴台灣原生的台東蘇鐵嫩芽為食。但是1990年代台灣大量引進外來種蘇鐵做為園藝植物或行道樹,使得蘇鐵小灰蝶幼蟲的食物大增,因此東陞蘇鐵小灰蝶的分布範圍擴大且數量遽增。然而跟著外來蘇鐵一併進到台灣的,還有白輪盾介殼蟲,這種介殼蟲不僅嚴重危害外來蘇鐵,也已入侵台東蘇鐵保護區,危害原生的蘇鐵。一旦台東蘇鐵消失,東陞蘇鐵小灰蝶的命運將只能維繫於人來栽植的外來蘇鐵,也就完全受人類活動擺佈。這是引進外來生物衝擊到本土生物間生態平衡的明確案例。

        1980年代政府開始重視到環保與保育問題,逐步訂定相關法令來成立自然保留區與國家公園,1988年公佈野生動物保護法,公告受法律保護的種類。目前共有5種蝴蝶名列保育類動物名單,包含寬尾鳳蝶、珠光鳳蝶、大紫蛺蝶、曙鳳蝶與黃裳鳳蝶。專為蝴蝶設立的保護區則有位於新竹觀霧的「寬尾鳳蝶野生動物重要棲所」。近十年來政府也在管制外來生物的法令與執行上更加嚴格,以降低外來生物對本土生態或農業造成衝擊的機率。

        蝴蝶加工業沒落之後,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精緻的利用方式,例如飼養活體輸出到國內外的蝴蝶園,或是建立生態農場吸引蝴蝶前來。如此降低了對野生蝴蝶的依賴,並轉換為具有較高知識性的展示或旅遊活動。民間對保育蝴蝶更加積極。目前有許多團體投入蝴蝶保育活動,除積極傳布保育理念與做法外,並且與學界和社區合作,使得保育融入整體環境意識和自然教育的一部份。例如美濃每年夏天都會在黃蝶翠谷舉辦「黃蝶祭」,一方面號召旅遊,一方面凝聚鄉親的環境與愛鄉意識。另外像保護台灣南部的紫斑蝶越冬蝴蝶谷已逐漸成為當地住民的共識,而蝴蝶谷也成為當地「生態旅遊」的重要資源之一,每年春天紫斑蝶北遷之際,政府還配合關閉部份國道路段讓紫斑蝶通過,是國際間少見的保育行動。

        認識自然才能進一步知道如何愛護自然。藉「蝴蝶‧福蝶」特展所呈現的蝴蝶產業的興衰與演變,希望觀眾了解到我們在發生經濟時所失去的自然資源,也能重新思索自然環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