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vusam、是種子…
Vusam是排灣語「種子」的意思,也用來指稱家中排行老大的長嗣,認為家中排行老大的小孩具有較強的lugem(靈力),是繼承家屋的繼承人。大頭目成為部落中各個家屋中「vusam中的vusam」,是部落生命力延續的優秀種子;大頭目的排灣語在南排灣稱作kavusam(排灣語有「真正的種子」的意思)在Raval系稱作gusam,在Butsul系群也稱venlend(當家、掌權的人)。
Butsul系的排灣族,不分性別由老大繼承財產,所以排灣族常常有女頭目的存在;但北部排灣的Raval系則為長男繼承家屋。由老大繼承家屋,弟妹就要婚入其他家屋;如果雙方都不是老大,就要建造新屋,原家的老大要幫忙蓋新家。
儘管文化邏輯上,另建新屋就應當為新家取一個名字,而有新家的認同;但是排灣族人對於原家仍有一份認同感。以在Butsul系paumaqmaq的古樓部落為例,老人家說每個家族祭儀用的祭盤(tilu)要存放原家最神聖的所在,不是vusam之分出新建家庭沒有祭盤,必須回到原家跟vusam借用祭盤來做parisi。(以上田野訪談來源:Butsul系paumaqmaq群古樓部落的郭宣傳)
由此可以看出理想的部落模型,應是由家、家團組成的一個互助分工的社區共同體。核心家是mamazagilan vusam,而婚姻是再生產的機制,就像是用最好的種子延續生命一般。家、生命的擴展,是從圓心不斷向外生長的生命,組織起來就是同心園一般的傳統領域。
     
 
小米、種子與生命力的轉喻
與小米(排灣語稱vagu)有關的活動可說是排灣部落生活的曆法,依照農忙而有各種活動。雖然生計模式改變,山田燒墾不再風行,小米逐漸從主食轉化成傳統的表徵,於是仍有老人家種植著。南島語言中充滿將大自然模擬進來語言結構裡的比喻與轉喻,小米的生命力意像也表現在生活實用語言上。
在Butsul系paumauqmaq的古樓,將像是難產而死的孕婦會被稱作ravu,意思是「粉末狀的小米灰」,取其不能繁衍生命之意。孕婦難產也是一個重大的忌諱,如果孕婦生產是胎死腹中,家屋將被視為不祥而遭到棄置,另遷他處。排灣生活語言中也將家屋轉喻為母親的子宮,除了老大外,其他孩子一個一個都將從這個家屋/子宮出去,直到死亡後葬回原家,彷彿又回到母親的子宮中(許功明:1998)。

手繪插畫/尼誕.達給伐歷(排灣族Raval系大社部落)

 

手繪插畫/尼誕.達給伐歷(排灣族Raval系大社部落)

 

排灣族的部落組織/階序社會
在Raval系口傳神話,如同是在解釋文化的發展過程。
石頭生的atitang(土地之子,平民)與照顧太陽卵生於壺中的mamazagilan(太陽之子,頭目),兩個不同神話起源的集團,在部落遷徙過程中,一同居住,組成同一文化的。照顧太陽之子的家族—pualu階級的由來典故,也被包含在這個神話中。平民atitang則從ematiati(排灣語「創造」)一字變化而來;在神話中由巨石所生,是最早的人種,稱為土地之子。
以mamazagilan為核心為三層心圓,一般稱之為頭目,mamazagilan是「蜂王」,是從maza’gin一種野蜂的名字變化而來,而pu’alu是「擁有很多蜜的人」,是從alu「蜜」這個字,加上詞首pu-變化而來,引申意思是「擁有很多糧食的人、富有者」(以上田野訪談來源:Raval系Omass巫瑪斯.金路兒)。第二層即為pualu(一般翻譯成「士族」),頭目是尊貴者與仲裁者,而士族往往是有能力的人,是實際執行重要公眾事務的人。而第三層為adidang,一般翻譯成平民,則是實際使用土地的人。
如果以西方制度與概念來套入,容易產生文化解釋與翻譯上的誤解與偏見;但是,如果從當地排灣概念、用自然萬物來命名的思考與習慣來理解mamazagilan與pualu的關係,也許會是另一種角度的思考。
Raval系的Omass(巫瑪斯.金路兒)以mamazagilan為核心的部落階序觀念,提出應該用同心圓的模型,而非西方金字塔的階層觀念,來看排灣族的部落組織。
換句話說,排灣族是一個階序社會,是身分有階序的,但是仍是有彈性的。而且也是與神話息息相關的一套文化禮儀,其所外顯的文化表現,表現在頭目家屋的裝飾、合宜身分的服飾與裝飾等,而在外來文化洗禮與社會變遷下,這樣的文化也就轉化成當代用「藝術」這個外來概念所稱呼的排灣族美學。

理想型的部落組織模型:同心圓

以北部Raval系的部落組織為例,不同階序代表不同的身分。其中以qusam為核心家,vusam的種子概念是位在最核心的。透過婚姻的流動,由外/邊緣往內/核心—流動的方法,不同階序間或有社會流動;但是,頭目名字只能往核心qusam流動,而不能往外流動。(以上田野訪談來源:Raval系Omass巫瑪斯.金路兒)

 

 
1.Raval系的模型
核心圓/Mamazagilan
kamamazagilanan大頭目,也稱作gusam
Talalalalake次級貴族
Taisasavana( i sasavana)邊緣貴族
第二層/士家pualu
Kapuakuan
Pualu
外層/平民atitan
Uziuzipen頭目隨從
Atitan一般人
Alaqala客族
(以上資料來源:Raval系金路兒家Omass口述)

2.Butsul系butsul群的瑪家部落
Mamazagilan分三類
Ralaqus(kavusaman)大頭目
Talavulungan二頭目
Itavilivilile小頭目
中間有
Pu’alu(士族)
然後是一般人
Paqetitan(平民)
Nauapawula(弱勢人口)
(以上資料來源:Butsul系瑪家部落Kazagilan家Ngernger口述)

3.Butsul系paumaqumaq的古樓部落
以古樓為例,沒有北部排灣的中間階級—pualu,而是以二分法來區別mamazagilan與非mamazagilan,平民稱tsulaklaklaklak。古樓部落雖沒有pualu階級,卻因為祭儀的發達,使得男祭司與女巫成為部落中重要知識與祭儀的傳承者;女巫與祭司的出身是貴族或平民皆可。
(古樓的模型)
Mamazagilan : ka mamazagilan字義上叫做「真正的頭目」、一般稱「大頭目」
Jaljal mamazagilan 二頭目
Mamazagilan小頭目
Riningejal a mamazagilan無血緣關係的遠親為地方上小頭目
Sinan Siruvetsek a mamazagilan有血緣關係的遠親,為大頭 目設立在地方上的小頭目
Tsalautsau(zulaklaklaklak) :平民
(以上資料來源:許功明1998)

 
   
 
   
參考文獻
許功明、柯惠譯
1998 《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台北:稻鄉出版社。
潘立夫
1998 《Kavulungan排灣族文明:一個沒有文字、金錢的社會》。屏東市:屏縣文化。
蔣斌
1995〈北部排灣族家屋的空間結構與意義〉(與李靜宜合著),刊於《空間、力與社會》,黃應貴編,頁167-212。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9〈墓葬與襲名:排灣族的兩個記憶機制〉,《時間、記憶與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頁81-421。
譚昌國(Tan,Chang-kwo)
1992《家、階層與人的觀念:以東部排灣族台?村為例的研究》,台大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祖靈屋頭目家階層地位:以東排灣土板村Patjalinuk為例〉,刊於《物與物 質文化》,黃應貴主編,頁111-169。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