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間宗教信仰的特色

館藏陶燒磚造媽祖神像

台灣民間宗教信仰受到儒道佛的影響,但又不全然是混合,而是綜合了不同思想的一部分(吳永猛 2003 : 83)。其中儒家影響了民間信仰中倫理孝道的強調, 也促成祖先崇拜的祭祖機制。道教影響了民間信仰中祈安求福的觀念,注重現世實利;以及執行科儀法事由道士執掌。佛教影響的是因果輪迴、善惡報應的觀念,對於閻羅和地獄的概念也由此而來。

台灣的民間宗教信仰 也記載了移民社會的歷程 (阮昌瑞 1990:39-40; 徐福全 1996:6-8)。早期移民渡海來台時,海上航行的安全為首要,因此求諸於海神以保佑,如媽祖或玄天上帝 (北極星神,具航海指標功能)。落地之後,即刻面臨水土不服與瘴癘之氣,因此求拜瘟神王爺和醫藥之神保生大帝。而後移民逐漸形成聚落,由於早先移民多是隻身來台而非舉族遷徙,難有同族力量,因此形成以祖籍為根據的地緣組織群體,奉祀同一神明,如泉州人供奉廣澤尊王,漳州人供奉開漳聖王等;此 時期若有移民群械鬥事件,也多以神明為號召團結。隨著民心日趨穩定,械鬥減少,過往限於祖籍同鄉觀念的神明祭祀也逐漸打破,此外神明的職能也隨著時代轉 變,如媽祖從海神轉為多功能的神祉。

  • 參考來源:
  • 吳永猛,2003,〈?臺灣民間信仰?導讀〉
  • 《空大學訊》274期 阮昌瑞,1990
  • 《中國民間宗教之研究》,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 徐福全,1996
  • 〈臺灣民間信仰概論〉,《講義彙編》85卷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