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的形象

在理論和教義上,大乘佛學認為男女只是色相,而觀音本為無相超時空的菩薩。佛教傳入中國後,東晉到北周觀音造像主要以男性為主,手持柳枝和淨瓶的觀音仍經常被塑造成英俊王子的形象;唐代以後,觀音變成了女性,在神蹟故事與通俗文學…中,呈現觀音女性化 (Yu 1990)。不同朝代因女性的意像差異,也影響觀音的造型,例如隋代觀音像對稱而工整,體型偏小;唐代造形則以印度化式的妝扮身型自然隨意;宋代時觀音像簡單樸質但威嚴十足;

遼金元時代在五官和服飾上帶有濃厚的外族氣質;明代神像裝飾華麗細附有官式作風;清代不再有神佛氣味,簡化為著白衣、面容慈悲祥和的人格化婦女(邵于婷、林振陽、蔡宏政 2006)。

  • 參考來源:
  • Yu chun-fang (于君方),1990,'Imges of Kuan-yin in Chin
  • 邵于婷﹑林振陽﹑蔡宏政,2006,〈隨唐至明清之觀音佛像造型研究〉,《應用藝術與設計學報》,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