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火山口與火山頸地質地形景觀

文.圖/莊文星
 綠島原名火燒島,位於台灣東南海域之太平洋中,處台東東南東33公里外,天氣晴朗時可由台東海岸一帶望見。綠島為一火山島嶼,幾乎由火山碎屑的集塊岩、火山灰、火山砂及安山岩熔岩組成,其他有隆起珊瑚礁、海岸及河流之堆積物、現生之珊瑚礁及紅土層等(圖1)。其中集塊岩遍布全島,根據集塊岩中火山岩岩塊的礦物組成成分、岩石性質、產狀、噴發時期而將綠島火山岩地層分為四個單位,並以出露最多具有代表性的村落地名來作為岩層名稱,而稱油子湖集塊岩、龜灣集塊岩、牛子山集塊岩和綠島熔岩流。
 早期海底的火山活動所造成的熔岩碎塊、集塊岩逐漸於二、三千公尺深的海床中堆疊。由於碰撞擠壓、地殼的隆起抬升,到了晚期沒於海水面下的火山體已逐漸浮出水面。晚期火山活動噴出之熔岩穿越過集塊岩岩體,而於地表成殘留火山口(圖2)與火山頸(圖3與4)等地質構造(有關火山頸的地質構造,可參考簡訊第146期蘭嶼火山口與火山頸地質地形景觀)。
 爆裂的火山口,經海浪侵蝕而殘留成灣澳,當地多稱湖,如蘭子湖、油(柚)子湖(圖3),而夷平的海蝕平台沙灘則稱為屏(坪),如海參屏(圖5)。海參屏為一爆裂火山口殘留。爆裂火山口壁乃構成了現今稱為哈巴狗、睡美人等之地形景觀(圖5)。而於爆裂火山口中心沿裂隙竄升而上的熔岩凝固即成了火山頸(圖6~8)。景觀上由具有柱狀節理的火山頸與睡美人、哈巴狗等集塊岩搭配蔚藍的海岸天空、白色的沙灘,就成為綠島一個極具有景觀與科學教育解說意義的鄉土觀光景點。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89/147/images/8-1.jpg

 

圖1.綠島地質圖與火山口、火山頸地點位置圖。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89/147/images/8-2.jpg
圖2.綠島公館村似碗狀殘留火山口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89/147/images/8-3.jpg
圖3.綠島油子湖風光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89/147/images/8-4.jpg
圖4.綠島油子湖火山頸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89/147/images/8-5.jpg
圖5.綠島海參屏風光,為一典型之爆裂火山口殘留。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89/147/images/8-6.jpg
圖6.海參屏之火山頸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89/147/images/8-7.jpg
圖7.海參屏火山頸柱狀節理面,主要有三、四、五和六面多邊形構成。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89/147/images/8-8.jpg
圖8.海參屏之火山頸,為具有傾斜柱狀節理的安山岩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