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火山群
台灣北部知識單元資料庫
知識單元名稱:彭佳嶼之地質地形
名詞解釋:彭佳嶼又名大峙山嶼,位於東經122°5',北緯25°38',距基隆港65公里。島之周圍約4300公尺,面積1.14平方公里。島略成甲字形,北邊大致東西向,長2公里,東西最寬2.5公里,南北最長2.3公里,南邊最短僅長 800公尺。彭佳嶼大致為頂部地表平緩之方山地形,最高點海拔 165公尺。地勢由東北向西南漸低,除西南岸外,沿岸大都為斷崖海岸,海崖高聳,高度多在50~100公尺之間。島上燈塔附近可見有兩處保留尚為完整之火山口。覆蓋於彭佳嶼地表之岩石種類以玄武岩之熔岩流為主。島上兩處最高峰,則是以火山灰掉落堆積夾雜原生火山礫及火山渣所堆積成的錐形小丘。火山渣大都被氧化成棕紅色並未熔結在一起亦未見顯著的層理構造,顆粒大小一般為3-10公分,也常夾半公尺的火山巨礫或火山彈。本嶼的岩石單位可分為最底部的凝灰岩與凝灰質集塊岩之火山碎屑岩層、上覆之兩層熔岩流,以及最頂部之火山灰及火山渣錐。此等岩石單位之特性描述於次: 火山碎屑──主要為噴發至空中後掉落之火山灰與火山碎屑所凝結而成。其間常夾有粗粒,甚至巨礫之火山渣或火山礫。此是本島最底部的一層岩層。本層在島中央及東部構成本島之骨幹。在南端碼頭、東北岸之斷崖面上,以及東岸最高峰之底部海岸一帶均可見到其出露。其中以南岸出露最多,北岸出露規模最小。而東岸部則可以清楚地見到由島中心向外傾斜15-30度其水平之層理。 玄武岩岩流 此種岩流有上下兩層,部分區域可見夾層之凝灰岩。底部岩流是由熔岩沿裂隙漫流至地表,而在凝灰岩山丘所構成之地形面上之低窪處形成熔岩池,層層疊置冷凝而成。以矽質玄武岩為主,並構成海拔0~50公尺左右之地形面。岩石呈黑色,含橄欖石斑晶。底層玄武岩之裂隙節理發育,海浪侵蝕形成海蝕洞與海蝕溝 。上部岩流形成本島東半部較高處,約在海拔50公尺以上部分之地形面,以高鋁玄武岩熔岩流為主,其岩石一般呈黑色,有白色長石斑點,表層多氣孔。 凝灰岩及火山渣小丘  本島中央兩處最高峰由凝灰岩及火山渣所構成。其形成之環形火山口原始地形面尚可清楚地在地形上顯示出。火山渣錐為本島最高峰,以各種粒徑不等的火山渣所堆積而成,應是伴隨最後一期火山作用之產物。彭佳嶼為一火山島,火山爆發,先堆積了火山碎屑物。其後,岩漿沿裂隙上升,漫流地表,層層堆疊,造成今日之彭佳嶼。
關鍵詞:彭佳嶼;火山碎屑;凝灰岩;熔岩流;火山渣錐

知識單元名稱:彭佳嶼之火山年代
名詞解釋:構成彭佳嶼島基盤的火山碎屑岩層約在二百萬年前形成,其後約在一百萬年至五十萬年前陸續有玄武熔岩之活動。由五十萬至三十萬年前則仍持續著火山活動,火山碎屑或火山渣不斷堆積,並有玄武岩脈之貫入。其後則未經太大的地殼變動,故島上的凝灰質火山錐仍保留完整之形狀。根據野外地質調查、空中攝影、岩石學與火山岩鉀-氬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完成彭佳嶼地質圖。本嶼充滿各種火山構造之標準露頭,實為臺灣一保存尚佳的火山地質景觀區。
關鍵詞:彭佳嶼;火山碎屑;凝灰岩;熔岩流;火山渣錐;鉀-氬放射性同位素定年

知識單元名稱:台灣的八大國家公園

名詞解釋:台灣國家公園是指具有國家代表性之自然景觀與生態區域或人文史蹟。自1972年美國設立了世界第一座黃石國家公園以來,就如雨後春筍,全球蓬勃發展,目前全球已超過3800座國家公園。台灣自1961年開始推動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育工作,1972年制定國家公園法之後,陸陸續續相繼成立了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東沙環礁與台江共計八座國家公園。

日據時期即已成立「大屯國立公園」並於1941年3月10日發行纪念郵票,當時規劃的範圍包括七星山、大屯山區及觀音山等地,此計畫惜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延宕。1963年,交通部觀光事業小組曾委託當時的台灣省公共工程局,將陽明山(草山)公園及鄰近七星山、大屯山、金山、野柳與富貴角等北部濱海地區,合併整合規劃為「陽明山國家公園」,面積約28,400公頃,唯受限於當時尚無國家公園法而擱置。
1984年起即大力推動國家公園建設工作同時也強調自然生態之保育;這幾年來,除了設置七座國家公園外,也陸續通過了台灣地區自然生態保育方案、台灣地區海岸保護計畫及東北角風景特定區計畫等,並陸續成立了東北角、花東縱谷及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等單位。另外對於稀有動、植物,也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加以保護與復育。
國內七座國家公園各有其不同的地質景觀: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具有火山特性之地區,公園是由火山活動所造成的各種火山地形、地質景觀,如錐狀火山(面天山、紗帽山、七星山)、火山口、硫磺谷、噴氣孔等。玉山國家公園具有高山地形、地質景觀,氣勢磅礡的崇山峻嶺及深不可測的深谷,均顯出令人震懾的力量。墾丁國家公園是具珊瑚礁等海岸地形、地質特色之景觀區,如裙狀珊瑚礁、沙灘海岸、岩石海岸、石灰岩台地,孤立山峰、崩崖。太魯閣國家公園則是峽谷、斷崖及綺麗之大理岩及其他的變質岩景觀區。雪霸是個宏偉石英岩的高山型國家公園;金門與馬祖則是花崗岩、片麻岩與玢岩之丘陵地戰地國家公園。由此可見,當初我們在選定國家公園的位置時,已略有地理景觀區之摡念。

關鍵詞:火山國家公園;陽明山;金門;太魯閣

知識單元名稱:陽明山國家公園
名詞解釋:陽明山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三座國家公園。台灣光復前,陽明山地區即因大屯山色、火山地形、溫泉資源等特色成為台北地區民眾旅遊勝地。陽明山公園位處台北都會區,面臨土地發展及旅遊需求之壓力,資源不斷受到破壞。民國六十一年六月十三日頒布國家公園法。民國七十一年內政部邀請行政院經建會、國防部、省、市、縣政府等有關單位共同勘定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區域範圍。1983年元月一日,行政院核定並公告陽明山國家範圍及面積。1985年九月十六日成立國家公園管理處,積極推動各項建設及業務。 陽明山國家公園位於台灣北端,座落大屯山群彙中心地區,涵蓋台北市士林、北投區及台北縣淡水、三芝、石門、金山、萬里五鄉鎮之山區,海拔標高自200公尺至1120公尺,東面至磺嘴山、五指山東側,西面至烘爐山、面天山西麓,北面包括竹子山,南面至紗帽山及鵝尾山南麓,考量當時的時空變化與環境變遷,剔除過度人工開發之區域,面積已縮減至約11,456公頃。
關鍵詞:陽明山;七星山;大屯山;竹子山;小觀音山

知識單元名稱:大屯火山區之地質年代
名詞解釋:依據地質年代測定結果顯示,本區域內之火山過去共經過三次的主要噴發;火山噴發時間分別在距今約二百五十萬年前(形成七星山底層及大屯山;七十五萬年前形成竹子山、小觀音山、面天山及向天山),和五十萬年前(形成七星山上層、磺嘴山及大尖後山),是中國境內除東北吉林長白山和黑龍江五大連池外,另一火山特性與地質地貌比較完整突出之地區。其中向天池、磺嘴山與大尖後山(冬瓜山)等地之舊火口,至今猶可辨識。由於上一次火山噴發距今不過數十萬年,噴發活動雖已停止,仍留存火山活動之殘跡,如硫黃噴氣孔、地熱、溫泉等現象分布在區內之金山斷層帶,成為本區特具的自然景觀之一。
關鍵詞:大屯山;七星山;竹子山;小觀音山;鉀-氬法定年

知識單元名稱:小油坑
名詞解釋:小油坑為一處後火山活動極活躍的地質景觀區,位於七星山的西北麓,由陽金公路的小觀音山站右行可達地景步道。海拔高度805公尺,長約200公尺,寬150公尺的橢圓形窪地,其後火山期的噴氣孔、硫氣孔、硫磺溫泉與爆裂火山口之崩塌地形為最具特色。硫磺在高達200℃左右會熔化成橙黃色的流體如油脂,因而產硫磺的地方就名油坑,而有大、小油坑之稱,小油坑之規模雖不若大油坑、硫磺谷,但交通便利,驅車可直抵遊客服務中心,為陽明山國家公園之重要火山地景與地標。 七星火山爆發時爆炸四散的火山碎屑物所形成的灼熱雲風暴,有如移山倒海的狂濤湧浪。此時速高達七、八十公里的碎屑湧浪有如沙塵暴所帶來的火山碎屑物,於小油坑一帶堆積成一堆堆的山丘。此由高達一、二百度以上火山碎屑夾雜火山灰墜落堆積,凝聚而成的火山碎屑岩或稱凝灰集塊岩或凝灰碎屑岩,質地堅硬抗風化侵蝕易形成聳立陡峭的山峰。 小油坑噴氣孔與硫氣孔煙霧瀰漫強酸性的熱蒸汽,易使周遭的岩石腐蝕,其所含鐵鎂物質流失白化而成白土。但不斷冒出永不休止的熱蒸汽與硫氣,其所含的硫和岩石所流失的鐵結合,成硫化物之黃鐵礦(愚人金)之黑色粉末的混染,而成黑色的大地。 小油坑噴氣孔可能因地下通路的腐蝕崩塌,阻塞而另謀其他裂隙管道疏解,或因地下熱源潛移他處或火山活動力道衰竭,熱能不足而逐漸衰竭凋零,僅留殘舊的噴氣漥洞 ,吞雲吐霧嘶嘶呼嘯之風光不再。
關鍵詞:小油坑;地理位置;名稱由來;硫氣孔;噴氣孔

知識單元名稱:地熱溫泉之類別
名詞解釋:大屯山火山群的火山活動早就停止,但殘餘的熱力仍然持續發威,高的地溫梯度異常高的地熱醞釀下,當雨水滲入地層深處,到達熱源上方,加熱後順著岩層的細縫冒出,就形成溫泉。大屯火山群的地熱與溫泉區包括有新北投地獄谷、大磺嘴之龍鳳谷與硫磺谷、竹子湖、小油坑、馬槽、大油坑、死磺子坪、焿子坪、金山等。其溫泉泉依水質化學成分、酸鹼值( pH) 的不同,可分為三類: 1.酸性硫酸鹽氯化物溫泉:又稱青磺,強酸性, pH值 1.3至3.9之間,溫度高,接近沸點,以馬槽、大油坑、小油坑為代表。 2.酸性硫酸鹽溫泉:又稱白磺,水質混濁,呈乳白色,pH值1.7至4.2之間,大都2.至3.1之間,溫度在攝氏60至80度之間,大磺嘴、竹子湖、死磺子坪、焿子坪、金山的溫泉都屬這一類,此類溫泉大都稍遠離地熱區,水溫遠低於其他地熱溫泉,相對而言可說是冷水 加上匯聚成乳白色的水塘,亦可構成別有一番風味的自然景觀,如冷水坑牛奶湖。 3.弱酸性至中性碳酸氫鹽溫泉:又稱鐵磺水,大都混合大量地下水,其pH值在5.9至7.6之間,接近中性多鐵質,流水所經岩石易染成棕褐色, 水溫四、五十度,亦可由由地下水間接加熱形成,如北投的龍鳳谷溫泉。
關鍵詞:溫泉;酸鹼值;白泉;鐵磺水;大磺嘴;龍鳳谷

知識單元名稱:大油坑
名詞解釋:大油坑位於台北縣金山鄉西南方的邊緣山區,介於七股山與大尖後山之間,距陽明山十四公里。由陽金公路台汽客運大油坑站旁的礦區產業道路上山,約行一公里即可到達。 目前該自然硫採礦已歇業停產,道路年久失修雨水沖刷毀壞芒草叢生不易通行。另亦可由擎天崗大草原下上磺溪,沿著金包里大路或漁路古道前往,途中即可腑瞰嶺腳庄平台草坡、大油坑溪及蒸汽爒繞的大油坑。大油坑這個地方不但是台北縣境內最大的火山噴氣孔區,也是全台灣及中國境內規模最大的噴氣孔與硫氣孔區。 範圍廣達三平方公里,其噴氣量大、十分猛烈與活躍,溫度可達120 以上,不但嘶聲驚人,而且遠處即可聞到硫黃的臭味。由噴氣孔噴出的物質大多為水蒸汽和少量的硫化氫,由遠處即可望見繚繞的白色煙霧在山腰不斷的冒出。大油坑噴氣孔或爆裂口是火山氣體噴出地表所造成的窪穴凹口,四周岩壁陡峭,但受到火山熱液、噴氣的腐蝕,岩層顯得鬆散不穩定。由於地質脆弱敏感與危險,基於安全的考量,除了學術研究外,禁止遊客進入此未開放的區域。
關鍵詞:大油坑;噴氣孔;硫黃;爆裂火山口

知識單元名稱:磺嘴山
名詞解釋:火山國家公園有其獨特的地形景觀,因為第四紀的火山,年代新並不久遠,常有火山地形地貌保留得非常完整,如磺嘴山,可作為地形地理教科書或鄉土自然教材之範例。通常在野外所見到的火山外形,依照噴發的型式、岩石的成分與地勢的差異,可分為盾狀火山、鐘狀火山和錐狀火山等三種。盾狀火山外形呈扁平低緩,底部寬廣龎大,坡度甚緩,形狀如平放地上的盾牌或倒蓋的淺碟。岩石以顏色較深,鐵、鎂含量較高,凝滯性(黏性)較低,流動性較佳的玄武質岩漿為主,其所形成的地形較平緩即所謂的方山地貌,如澎湖之桶盤嶼。而岩石顏色較淺,矽、鋁含量較高的安山岩,其岩漿質稠黏滯性較大,因而氣體壓力不易舒解,易爆炸形成爆裂的火山口。且黏稠的岩漿不易流動可堆疊成高聳山丘之鐘狀火山或錐狀火山。鐘狀火山具陡坡的圓椎狀外形,若是由爆炸噴發出的大量火山碎屑熔岩渣所堆積而成的火山體,亦稱為火山渣錐。若是由黏性較大不易流動的中性安山岩或酸性的流紋岩岩漿所形成的火山,通常呈渾圓外形的鐘狀火山。具或不具明顯火山口的鐘狀火山常為主火山之寄生火山,其形狀如倒蓋的碗或像雞籠,如七星山的寄生火山紗帽山,磺嘴山的寄生火山大尖後山等都屬此類。錐狀火山的外形呈圓錐狀,上部坡度較陡下部較平緩,是由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物交替組合或互層所形成,亦稱為層狀火山,頂部大都具有明顯的火山口,全世界大多數的火山,尤其是位於島弧隱沒帶的火山,常屬於此類火山體。大屯火山群的火山大部分亦以錐狀火山為主,如七星山、大屯山、竹子山和磺嘴山。當地底下的岩漿噴出或冒出地表形成火山,其頂上常會形成一個凹陷的窪地或盆地,稱為火山口。火山噴發停止後,火山口中積水,就成為火山口湖,如向天山的向天池或磺嘴山的磺嘴池。
關鍵詞:磺嘴山;鐘狀火山;大尖後山;寄生火山

知識單元名稱:焿子坪
名詞解釋:焿子坪先前屬三金礦場,生產硫黃與白土,現已停採。基於礦區人文、火山地質地形景觀,交通便捷之優勢,若搭配磺嘴山生態保護區與磺嘴山-大尖山-大尖後山一帶火山、火山口之獨特地貌,可規畫闢建成為獨樹一格的火山地質公園或火山地球科學教育園區。
關鍵詞:焿子坪;生態保護區;硫氣孔;硫黃

知識單元名稱:八煙
名詞解釋:八煙位於陽金公路旁,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最大的野溪溫泉區。早期居民常就地取材利用當地的安山岩石塊搭建房舍古樸典猚,四周櫻花遍野是個世外桃源的社區,完整保留了二百年前台灣農村樣貌。八煙舊名三重橋,可由陽金公路三重橋綠峰度假山莊前的鄉間道路前往。溫泉地熱區為典型的爆裂口地形,爆裂口崖高10公尺,爆裂口朝東北,爆裂口中間另有一小脊嶺,將此溫泉分成兩處,以東側較大,谷中有許多小型噴氣孔、泥塘並形成溫泉、瀑布並列之景觀。在噴氣孔四周有針狀硫黃析出,區內圍岩主要由高溫鐵氧化棕紅色含粗顆粒角閃石斑晶的角閃安山岩和紫蘇輝石-角閃石安山岩構成,但大都已受熱液換質作用影響,岩石外觀呈灰白至灰色,部分矽化成白色含方矽石與蛋白石之岩塊(白土),但似乎仍具火山熔岩渣外形。噴氣口硫氣與硫化氫因與安山岩溶解出的鐵分結合成黑色硫化鐵礦(黃鐵礦)微粒於四周岩石中呈浸染狀之散布而成黑色的大地。目前部分噴硫氣現象已式微,被倾倒垃圾廢棄物有礙觀瞻嚴重破壞自然景觀殊多可惜。 磺溪自磺溪頭八湮溫泉會舘、陽明山水行舘以下河道,河床變寬坡度變緩。岸邊火山碎屑岩凝灰集塊岩裸露,此為大屯火山區之中、下段或基盤岩層的代表。
關鍵詞:八煙;熱液換質;白土

知識單元名稱:死磺子坪
名詞解釋:位於磺嘴山山腰,距陽金公路2.1公里,天籟溫泉會館東南方約500公尺處。死磺子坪採礦場曾因硫氣難聞似乎足以令坑內工作礦工窒息而死故名,因名不雅改稱四磺子坪、秀姑坪或勢磺子坪。早期主要開採硫、白土及黑色硫化鐵礦作為肥料的原料。現今天龍礦業採山頂平台式露天開採安山岩石材。此安山岩層即為磺嘴山亞群的上部熔岩流地層。 死磺子坪硫氣孔噴出氣體於岩壁與坑洞口上凝結累累的硫黃針狀晶蔟。溫泉水塘底部,常有不純的硫黃沉積,稱為沉積硫璜,呈黃白色至黃黑色,有些土狀樣品粉末點火後會產生藍色火焰。
關鍵詞:死磺子坪;硫黃;噴氣孔

知識單元名稱:紗帽山溫泉區
名詞解釋:行義路紗帽山溫泉區位於陽明山的西麓,風景秀麗、溫泉水量豐沛、交通便利、離台北市區近,是北台灣最得天獨厚的溫泉區。範圍涵括北投泉源路-行義路惇敘工商一帶,北自七星山,南經紗帽山至磺溪山之南磺溪流域有龍鳳谷、磺溪嶺、硫磺谷、紗帽谷等火山爆裂口。後火山期之噴氣與噴琉氣現象強盛,為大屯火山群中約略僅次於大油坑與焿子坪,可能略勝於小油坑,排行第三或第四。北投區石壇路與泉源路間的硫磺谷,泉源路與南磺溪間的龍鳳谷、紗帽谷,面積各約二、三十公頃。硫磺谷位於中正山南麓的一片草原邊,石壇山和大砲岩北側、惇敘工商西邊位於北投磺港溪上游的無尾崙坑溪,谷地長約1公里,寛約180-200公尺,谷內多處噴氣孔、硫氣孔和地熱溫泉與鑚探氣井,熱氣滾滾,一縷縷白煙自谷地升起繚繞,頗為壯觀是北投溫泉的源頭。龍鳳谷位於北投泉源路與南磺溪間,鄰近惇敘工商;它的地表與硫磺谷同樣殘破,因為受到地熱酸氣腐蝕作用與採硫所造成的,谷地裡的岩石多受到硫磺噴氣的關係而白化及黑色細粒黃鐵礦的污染,上面佈滿一層黃色硫黃結晶,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細緻的光芒。硫礦谷與龍鳳谷一帶舊稱大磺嘴,為清康熙郁永河採硫遺址,有豐富的地質、地形及人文景觀。台北市文獻委員會於1985年6月於北投行義路底,大磺嘴的龍鳳谷旅客休憩中心入口處,立有一「清康熙郁永河採硫處」碑,就是記載這一段歷史。紗帽谷位於磺溪旁,從遠處就可以看到白煙裊裊熱氣蒸騰。在靠近一點,一陣陣刺激的硫磺味迎面撲鼻而來。崖壁有噴氣孔之黃色的硫黃結晶,呈現火山溫泉區的特殊景象。北投地區的溫泉主要有硫磺谷、地熱谷、龍鳳谷、紗帽谷、湖山等。地熱谷屬高溫(95℃)強酸性之原汁原味硫酸鹽的青磺泉﹔龍鳳谷、紗帽谷為鑽地熱井後引入清水來中和高溫之汽調整成適當溫度水、氣結合提溫(50-90℃)的酸性硫酸鹽白磺泉)。而湖山、龍鳳溫泉(羅漢窟)、鳳凰溫泉(媽祖窟)、觀音池等溫泉乃屬高地熱區地溫自然加熱原生地下水湧出而成土生土長,中性至弱鹼性,40〜60℃,含高鐵離子的碳酸鹽泉的鐵磺。目前溫泉區的利用因缺乏有系統完善的規劃設計與管理,公共設施不足、管線任意架設、整體景觀零亂,導致溫泉資源多未妥善保育管理。溫泉水係屬於一種陳年古老地下水,雖可不斷地補注,但亦受自然調節與平衡控制,若過度開發抽取,使能補注量小於抽取量,勢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嚴重時更將造成溫泉水的水溫及水位下降,或自湧的溫泉露頭都相繼消失或是出水量大減,引發水資源的永久枯竭,甚可能造成地層的下陷。 爭取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登錄的省思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許多有識之士意識到戰爭、天然災害、環境變遷、人為破壞、污染等,再再均威脅著分佈在世界各地許多珍貴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有鑑於此,聯合國科文組織第十七屆會議於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過著名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2002年初,文建會徵詢國內專家、縣市政府與地方文史工作室推薦台灣具「世界遺產」潛力點,有大魯閣國家公園、棲蘭山原始檜木林、卑南遺址、阿里山森林鐵道、金門全島、大屯火山群、蘭嶼、淡水紅毛城及其周邊歷史文化建築、金瓜石聚落、澎湖玄武岩、台鐵舊山線鐵道與玉山國家公園。 大屯火山群的噴發從280萬年前開始,在龍鳳谷、硫磺谷,岩層有火山岩,還有由2500萬年前的五指山層,新舊地層、沉積岩與火山岩並陳,見證了地殼上升與火山噴發的過程。推測早期硫磺谷一帶應屬大陸棚地區,仍是一片汪洋大海,才有今日沉積物為來自華南花崗岩區之五指山層白砂岩的堆積。 大屯火山群是台灣最龐大的火山群,擁有數百種動物、上千種植物,呈現出生物多樣性。自1985年規畫為陽明山國家公園之後,便進行完善的規畫與管理,具有真實性與完整性。本轄區內的幾條古道,如魚路古道、挑硫古道、磺嘴山古道、鹿窟坪古道、富士坪古道等,除了最具知名度的魚路古道經過大力整修與維護外,其餘的大致保留原貌。 既擁有豐富且珍貴的地景、生態、人文資源、完善規劃與管理,也具有生物多樣性、永續發展等普世價值,符合自然遺產的認定標準。擁有優厚條件的陽明山火山地質公園,除政府與人民共同戮力爭取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外,更重要的是應好好的珍惜保護,否則到處亂倒廢棄物,甚至連難得珍貴無比的琉磺谷噴氣孔琉硫黃錐也成了大型廢棄家具的了垃圾堆,則將如觀音山的亂葬亂開挖而被剃除逐離大屯國立公園之行列,更何奢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襲產名錄,殊多可惜。
關鍵詞:硫磺谷;龍鳳谷;紗帽谷;溫泉地熱;大磺嘴

知識單元名稱:馬槽溫泉徵兆區
名詞解釋:為熱液換質帶受侵蝕作用崩塌後形成的凹谷,是大屯火山區內範圍規模最大者之一。溫泉和噴氣孔多分佈在冷水坑至馬槽橋之間磺溪的左岸及附近之馬槽河床。熱液換質作用之溫泉殘餘土有赤褐色氧化鐵、黃白色明礬石和黏土、白色黏土、灰黑色黏土及黑色細粒黃鐵礦與硫化物等。1986年11月28日馬槽-七股一帶曾發生土石流及山崩,造成重大的生命與財產的損失。馬槽崖壁高約三十餘公尺,有明顯層狀火山碎屑岩與凝灰岩出露。圍岩大多已受熱液換質作用,局部呈現矽化帶和黏土化帶。區內斷層構造複雜,主要斷層呈東北 -西南走向,大約與馬槽溪方向一致,推測該斷層所造成的破裂帶與溫泉的分布有密切的關聯。根據鑽井資料顯示,此區域的地溫梯度異常高,距地表下100公尺處的溫度即已達到100℃,到1000公尺處則約為280℃。為一極具地熱能源開發效益的場所
關鍵詞:馬槽;熱液換質作用;硫化礦物

知識單元名稱:冷水坑
名詞解釋:冷水坑位於七星山東麓,介於擎天崗與夢幻湖之間,為山仔后通往擎天崗草原必經之地。由七星山、七股山及竹嵩山所圍成的窪地地形,原為七星山和七股山熔岩流阻塞而成的堰塞湖,後因自然的地形侵蝕破壞崩潰,湖水外流乾涸,湖底露出而成今日之景觀。溫泉溫度只有40℃左右,遠低於地熱谷、大油坑、焿子坪等其他地地熱區可達90℃以上的溫泉,相對而言是冷水,故名冷水坑。 在窪地之北側有一火山爆裂口,目前已死寂不再活動,相較於其他噴氣孔大不相同,一般以硫黃結晶為主。而冷水坑主要為白色針狀毛礬石或稱毛鹽礦[Al2(SO4)、18H2O]結晶。冷水坑火口周緣由爆炸噴出之火山碎屑與凝灰岩堆積而成,是七星山區形態保存較完整的爆裂火口,今為內雙溪最上游發源地。 冷水坑是個沉澱硫磺礦床,區域內的沼澤池底會噴出硫磺氣體。因游離的硫黃微粒氣泡混雜,致成白色混濁水塘,經緩緩沉澱後,在池底形成土狀泥巴層,磺土呈白黃或淡灰色軟泥,含硫成分約20~40﹪,早期曾開採作為硫黃的原料。這池塘就是我們俗稱的牛奶池。 冷水坑溫泉由七星山東麓的岩石裂隙中自然汨出,泉水來源為地下水因於火山區,有較高的地溫自然加熱而成,溫度約40℃,屬低溫中性碳酸鹽的鐵磺泉。 中山樓溫泉徵兆區位於七星山南側的畚箕形山谷窪地中,三面環山,坐東北朝西南,開口正對著紗帽山。區內溫泉露頭甚多,主要的有三處,國防部青年幹部訓練班前乳白色似冷水坑之圓池及中山樓東西兩側溪谷,岩石主要以凝灰角礫岩為主,由略帶稜角,大小不一之安山岩岩塊及顆粒較細之凝灰岩、泥質火山砂等夾雜混合構成,一般膠結良好,常因風化而具洋蔥狀剝離構造。在中山樓西側溪谷泉源附近有塊狀且節理發達的暗灰色含橄欖石-兩輝安山岩出露。岩石大都已受換質作用與黃鐵礦化影響,外觀呈灰黑色。中山樓利用人工方式導出地熱蒸氣化解會議大廳主席台噴氣孔令人窒息難聞的硫磺味。同時引進溪谷山泉水,利用蒸氣混合稀釋,就可產生無窮的所謂白磺溫泉。而於管線或岩石裂縫就有昇華硫黃結晶。
關鍵詞:冷水坑;牛奶湖;鐵磺泉

知識單元名稱:陽明山中山樓溫泉徵兆區
名詞解釋:陽明山中山樓的屋頂有如一頂官帽,可說是火山口上的翠玉寶冠是由名建築師修澤蘭女士精心設計建築之名作。樓高三十四公尺,建築總面積一萬五千平方公尺,歷經13個月工期,於1966年國父一百零一誕辰紀念日落成完工啟用。中山樓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座落於火山爆裂口上的大型建築。 大屯火山的火山活動,根據火山噴氣現象與史料記載,看來似無增強的趨勢,而且部分地區,如冷水坑、馬槽-七股、小油坑、焿子坪之外圍,許多地區都已逐漸死寂不再活動。因此除非台灣所在之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間的大地構造運動起了重大的改變,否則應是至少千百年內大屯地區不會有火山重新再活躍再爆發的虞慮。
關鍵詞:中山樓;地熱徵兆;後火山期火山活動;硫黃

知識單元名稱:大屯火山群之六大火山亞群
名詞解釋:大屯山群由二十多座火山及火山丘組合而成,包括七星山、竹子山、 磺嘴山、面天山、大尖後山和紗帽山等,大地構造屬琉球弧-溝系統之新生代隱沒、火山與造山帶,地質構造不穩定,多火山與地震。火山岩多屬安山岩,熔岩流15層以上,並夾雜許多火山碎屑岩、凝灰角礫岩與凝灰岩層、其噴發年代可上溯至280萬年前至二十萬年前,屬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的火山。兩百多萬年來歷經無數次大小規模的地殼變動、火山爆發、地殼隆起抬升、風化、侵蝕與山崩土石流等夷平作用,才形成今日的地貌。雖然火山噴發活動早在二十萬年前就已停止,但是,大地的傑作—錐狀火山、鐘狀火山、火山口、爆裂口、塌陷破火口、火口湖、堰塞湖、斷層、瀑布等自然景觀及其所衍生的奇特生態環境,都依然存在清晰可見,而地底下的高地熱蒸汽、熱水、硫氣,經過斷層破裂帶等裂隙冒出地面後,就形成溫泉、噴氣孔、噴硫氣等後火山活動的特殊地質現象,在在都見證地球生生不息展現了無窮的生命力,若能嚴謹審慎規劃設計、生態環境維護、資料蒐集分析研究、大力推廣宣導,同時配合所獨具的人文與自然景觀之優勢條件,可爭取列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屯火山群依其地理分布區域可分為六個火山亞群,分別為七星山亞群、大屯山亞群、竹子山亞群、磺嘴山亞群、湳子山亞群以及丁火朽山亞群,各亞群所包含的火山體如下: 1. 七星山亞群:七星山(1120m)、紗帽山(643m)、內寮山、七股山(899m)。 2. 大屯山亞群:大屯山(海拔高1092m)、大屯南峰(959m)、大屯西峰(983m)、向天山(949m)、面天山(977m)、燒焿寮山、菜公坑山(887m)、烘爐山(656m)。 3. 竹子山亞群:竹子山(1074m)、嵩山(989m)、小觀音山(1066m)。 4. 磺嘴山亞群:磺嘴山(912m)、大尖山(839m)、荖寮湖山(574m)、八煙山、大尖後山(883m)、鹿崛坪山、南勢山。 5. 湳子山亞群:湳子山、八斗山(360m)。 6. 丁火朽山亞群:丁火山朽山(472m)。
關鍵詞:七星山;大屯山;竹子山;磺嘴山;湳子山;丁火朽山

知識單元名稱:小觀音山大凹崁
名詞解釋:小觀音山的爆裂火山口非常大,當地人稱為「大凹崁」,直徑有1200公尺,深則達300公尺,為大屯火山區最大的火山口,比日本富士山的火山口還大上兩倍。大凹崁是大屯溪的源頭之一,其南側呈半圓形的火山口,邊緣的高度大致相同,海拔高1025公尺,火口壁附近大多長滿了箭竹,只有少數的峭壁有安山岩的岩層露出。竹子山與大凹崁流出的岩漿曾經漫延到北海岸麟山鼻、富貴角,狀似仙女舞衣的長裙,所以才有小觀音山之名。
關鍵詞:大凹崁;小觀音山;爆裂火山口

知識單元名稱:面天山與向天山
名詞解釋:面天山及向天山的噴發形成時間大約相同,可能是延續南大屯山的活動而形成之火山丘。面天山和向天山似為一對雙生火山面天山略高,海拔標高977公尺,為一座標準的鐘狀火山,曲線圓滑,山形極優美。向天山海拔標高882公尺,也具有鐘狀火山的外形,火山口在東南側,形狀相當完整,大雨之後常積水成火山口湖,稱為「向天池」。
關鍵詞:面天山;向天山;向天池;火山口湖;錐狀火山

知識單元名稱:大屯山
名詞解釋:大約二百五十萬年前,形成了原始大屯山,經過一段時間的沈寂,直到約七十萬年前,大屯山另一次火山噴發將原始大屯山分離,形成現今的大屯主峰、西峰和南峰。大屯山因山形渾圓雄厚,有王者之氣勢,這一帶的火山群就稱為大屯火山亞群,為大屯火山區六大火山亞群之一,其所包含的火山體有大屯山、大屯南峯、大屯西峰、向天山、面天山、二子山、菜公坑山、燒焿寮山與烘爐山。大屯山主峰高1092公尺,屬於熔岩與火山碎屑岩交互成層的複式錐狀火山,略呈南北延長,峰頂似無火山口。大屯主峰的山形並不如典型環狀的錐形火山體,其西半部可能因再爆炸毀損或因噴發時日已久遭風化侵蝕而變形。由大屯火山、西峰、南峰與二子山之排列與層位疊置之上下關係,推測構成大屯南峯、大屯西峰、二子山之南大屯山熔岩為較早期的火山活動,其後有大屯山凝灰岩火山碎屑岩而以晚期的大屯山熔岩活動結束 。
關鍵詞:大屯山;大屯南峰;大屯西峰;盾狀火山;安山岩

知識單元名稱:新北投地熱谷
名詞解釋:新北投地熱谷(舊名地獄谷)位於新北投公園東北方約一公里,舊稱北投溪溫泉或地獄谷溫泉。從台北火車站搭乘捷運淡水線,經由北投轉乘至新北投站下車,步出捷運站,往前望去就可看到新北投公園以及遠處熱海飯店的招牌。飯店前的小溪流也就是北投石的家鄉。沿著北投公園旁的中山路或光明路前進,經過溫泉博物館,不久就可抵達煙霧迷濛、恰似人間仙境的地熱谷公園。地熱谷為一盆狀窪地,可能為一火山爆裂口或蒸氣爆裂口遺跡。底部有多處溫泉湧出,有硫氣味,熱氣瀰漫。冒出溫泉口水溫達98℃,其它部分多在60~70℃。局部地區岩石表面有黃色之琉黃與黃鉀鐵礬沈澱結晶。窪地由溫泉匯合地表水成一淺水潭,池水從西南側缺口流出注入北投溪。池底沙、礫表面多附著有由溫泉沉澱之粉狀或皮殼狀之物質或黃、白色等之藻類著生。沉澱之礦物有石膏、明礬石、黃鉀鐵礬、硫黃、雄黃等。此處溫泉屬酸性硫化物泉,此亦為大台北地區清澈高溫青磺溫泉之代表,有別於大屯火山區其他由地表水導入地下熱蒸汽產生熱汽、水混和之乳白色白磺溫泉,或泉水經地熱自然加熱提溫之鐵磺溫泉。此青磺典型代表的地熱谷與北投溪亦是北投石台灣唯一的產地。出新北投捷運車站經北投公園,沿中山路或光明路旁之北投溪至熱海飯店,附近河床即為北投石產地。北投溪源自地熱谷溫泉,距地熱谷口以下一百到四百公尺間的一段河床,即為北投石的主要分布帶。此段溪中水淺微溫,溪底布滿安山岩或粗粒白砂岩的礫石。原灰黑色安山岩經酸性溫泉浸泡,漸呈白化。在礫石表面及間隙中有黃色至白色之沉澱物附著,膠結成一層層的皮殼。沉澱皮殼之最外層附著有半透明至乳白色之密集菱形小晶體,厚約半公分至一公分,這便是著名的北投石。一般,白化安山岩較白色泥質膠結之粗砂岩或礫岩岩性堅硬,不易因滾動撞碎而易為沉澱物附著,乃成為北投石的寄主岩石。北投石常見於溪旁小瀑布下之洞穴邊緣,近年來河床屢經整治挖掘,良好結晶已十分罕見,僅在岩石表面留下一些磨損的殘破皮殼。數十年來由於溫泉區之開發,溫泉浴室林立,大量抽取地下水,污水、垃圾流入溪中,污染了原有的北投石,而水質改變更阻礙結晶的生長。北投溪瀧乃湯溫泉浴室前節節下降的河段,原為北投石生長的大本營。瀧乃日語漢字是小瀑布的意思,而在瀑布流水沖激飛濺下,所成長之北投石結晶都具有較佳的外形與質地。
關鍵詞:地熱谷;北投石;北投溪;地熱溫泉

知識單元名稱:北投石
名詞解釋:北投石由菱形的細小晶體密集而成,呈乳白色至淡褐色。晶體顆粒數毫米,通常存於北投溪河床上礫石的表層及間隙中,這些礫石大多為安山岩,少數為集塊岩或砂岩礫石。礫石表面常有黃色至白色的沉澱物附著或充填,形成一層層的皮殼,而北投石就存於皮殼之最外層。溫泉沉澱物除了北投石外,大部分為黃褐色的黃鉀鐵礬,此外尚有硫黃、褐鐵礦。 北投石在化學成分上是一種硫酸鉛和硫酸鋇的化合物,屬於鉛質重晶石,為重晶石礦物家族之一成員。此外北投石中尚含稀有元素、放射性元素鐳(Ra)、鉍(Bi)、鏷(Po)、錒(Ac)、釓(Gd)、鏑(Dy)、鉺(Er)、鐿(Yb)等。並含有稀土元素、放射性元素鐳(Ra)、鉍(Bi)等
關鍵詞:北投石;重金石;溫泉地熱;放射性礦物

知識單元名稱:觀音山
名詞解釋:觀音山位於台北縣淡水、八里和五股之間,佔八里鄉的大部分土地,可說是八里鄉之代表與地標,因而最早被稱為八里岔山。東北季風盛行時期攜帶來自台灣海峽的大量水氣遇到觀音山山嶺的阻擋,便下降化為雲霧有如飄棉滾絮,變幻無常蔚為奇觀,文人雅士墨客便稱為岔嶺吐霧,清代名列為淡水八景之一。由於山巒起伏地形變化,從關渡一帶遠望貌似觀音大士仰臥之側貌而得名。 日本昭和12年(1937年)12月27日以台灣寶島山水風光秀麗籌劃成立大屯觀音山、次高山太魯閣和新高阿里山三座國立公園,並於1941年3月10日發行紀念郵票、小全張及台灣國立公園寫真集,可惜因戰爭而延宕。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回歸中國,觀音山優良的屏障、視野的寬闊好山好水,為國人所認為風水寶地,濫挖濫葬,一片零亂有礙視野觀瞻。相較之下,景觀資源大不如往昔 ,已失去了成為國家公園之基本要件,十分可惜。 觀音山自古便有登山活動,目前八里登觀音山的路線共有四條主要路線,其中以乘車至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由凌雲禪寺旁鐵漢步道經硬漢嶺拾階而上登頂為最熱門路線。硬漢嶺為1961年憲兵學校300名學員開闢了一條直達山頂的登山步道,為鼓勵學員學硬漢而來作硬漢而去,而名硬漢嶺。硬漢嶺為火山碎屑岩與凝灰角礫岩所構成,1992,1993年來時有豪雨山崩土石滑動,步道毀壞並危及凌雲禪寺安全。寄望能有效妥當的維護整修以保持靈山古剎之原有古樸韻味。 觀音山是臺灣北部火成岩區中最西北側之火山單元,以淡水河與大屯火山群遙遙相望,基本上為單一中心噴發的火山碎屑、凝灰岩與熔岩交替組成之複式火山。觀音山火山之主體可能是一中央噴發之錐狀火山,錐體半徑約1~2公里,噴發中心在觀音山主峰之東南方。在凌雲山一帶之半環形之連峰可能是火山口壁之西側。在此以東,於石壁坑附近之地形,呈馬蹄狀之半圓形凹陷可能是火山口所在,但火山口之東壁已經爆破或熔岩溢流岩漿庫匱空塌陷而崩塌,其部分碎屑構成分布於凌雲山以東地區之集塊岩或原先之火山碎屑流與火山礫岩。
關鍵詞:觀音山;破火山口;硬漢嶺;凌雲禪寺

知識單元名稱:觀音山的火山岩
名詞解釋:觀音山火山活動時可能不猛烈,因而出露之主體並未含有可觀的火山碎屑岩,仍以厚層的岩流為主。觀音山噴出熔岩流也和大屯火山群相似,均以安山岩為主。一般安山岩常呈灰或灰黑色,且多呈斑狀結構,由結晶較粗大之斑晶散布在石質細密之石基中。斑晶礦物以鎂鐵礦物為多,包括橄欖石、輝石、紫蘇輝石、角閃石、黑雲母等礦物,此外還有灰白色的斜長石。石基以斜長石和一些鎂鐵礦物的微晶(肉眼不能分辨的)和無結晶的火山玻璃所組成。 本區安山岩熔岩依噴發之先後,由下而上可分別為三層,各層岩石在組織上和成分上都有多少不同。底層(或第一層)是粗粒普通輝石玄武岩或玄武岩質安山岩熔岩。主要露出於火山錐體之中心地帶,包括石壁坑及其東側之米倉村、烏山頭,至福隆山等地。安山岩顏色深灰,呈斑狀結構有許多黑綠色之普通輝石斑晶,散布在灰色細晶之石基中,斑晶大者可達 5公厘左右。在顯微鏡下觀察岩石薄片,這些斑晶多成雙晶或叢晶(由數個晶體結集而成),輝石之外還有多數斜長石和少數橄欖石。 中層(或第二層)的熔岩是由兩輝安山岩構成。岩石外觀灰色,普通輝石之斑晶雖粗大易見但甚稀少,細長之紫蘇輝石晶體頗多但均細小。本岩石之石基佔量較多,由斜長石和紫蘇輝石細晶以及火山玻璃所組成。本層是觀音山中露出面積最廣的熔岩,主要分布於觀音山主峰北側之山坡。第二層斑晶稀疏之兩輝安山岩,常含第一層輝石斑晶多而聚集成叢的普通輝石安山岩之捕獲岩塊,根據年代對比的包裹定律,即可知其發生之先後順序,乃輝石安山岩(第一層)早於兩輝安山岩(第二層)。 頂層(第三層)紫蘇輝石安山岩與一部分角閃石紫蘇安山岩為其特徵,顏色淡灰色或灰紫,斑晶細小不顯著。有時可見有細長之紫蘇輝石或角閃石之小晶,石基較多包含微晶與玻璃質。本層主要分布在火山中央之頂部,由觀音山主峰至崩山一帶。 在本地區內除上述之三層熔岩流之外,還有兩處獨立之小規模火山岩體,一是在觀音山站北側公路旁出露之黑雲母角閃安山岩脈,為一厚約20~40公尺之脈狀小侵入體(或稱觀音坑岩脈),穿入觀音山層之粉砂岩之中。另一處是突出於成子寮附近低地上之萬年塔小山,岩石是橄欖石玄武岩,可能是一火山側噴發之岩體。萬年塔所產出者,其橄欖石含量較普通輝石為多,與福隆山玄武岩略有不同。
關鍵詞:觀音山;輝石安山岩;兩輝安山岩;觀音坑;鉀-氬法定年

知識單元名稱:觀音山的火山年代
名詞解釋:根據結晶分化的效應,玄武質岩漿經由橄欖石、輝石與斜長石的結晶分化可以產生安山岩。同樣的由混染作用,也就是由基性的岩漿與酸性的岩漿混合,或是由玄武質岩漿,混雜了沈積物或地殼物質都可能衍生成安山岩。在觀音山地區安山岩或玄武岩中,常含有火山體基底的砂岩或矽質片岩,顯示地殼物質的混染作用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觀音山各火山體的噴發時代,根據鉀-氬法定年的結果來看,觀音山火山之活動盛行於第四紀。由六十餘萬年前開始;接著是五十餘萬年前底層輝石玄武岩或玄武岩質熔岩之噴發;其次則為四十餘萬年前,第二層兩輝安山岩;再依次為三十餘萬年前第三層紫蘇輝石與紫蘇輝石角閃安山岩之噴發;最後以二十餘萬年前橄欖玄武岩落幕。由火山噴發年代與塌陷破火山口地貌看來,觀音山非為活火山,有可能是座休眠火山或死火山。
關鍵詞:觀音山;鉀-氬法定年;安山岩;玄武岩;捕獲岩

知識單元名稱:基隆火山群
名詞解釋:分布於臺灣東北端,基隆山、九份、金瓜石一帶,與該地之金、銅、銀礦有密切關係。火山體有基隆山、九份、金瓜石、武丹坑、草山及雞母嶺等,其中草山與雞母嶺為噴出岩體,其他者係原侵入岩體受侵蝕而露出於地表。此外九份及武丹坑東南地下尚有潛伏的火成岩體。此等火山體,位於北部侯硐背斜傾沒部分之東側,其排列與此地之地質構造有關。此外,位於基隆東北方六公里海上的基隆島,在地理位置、噴發時間及岩性上亦與基隆火山群十分相近,故可包含在本火山群之中。 基隆山火山體之基隆山分布於基隆火山群之最西北端,呈東西約 1.9公里,南北約 1.6公里之橢圓形火山體,其最高點稍偏東南,海拔高度 587公尺,其北端伸入海中。岩石組成為含普通輝石黑雲母角閃石英安山岩或含普通輝石石英黑雲母角閃安山岩。 九份火山體呈侵入岩脈型,向南北方向延展,其厚度在1300公尺以內。岩石主要由黑雲母角閃石英安山岩組成,次要岩石有黑雲母角閃安山岩及含輝石石英安山岩。 金瓜石本山火山體,位於基隆火山群之中心,高度660公尺,以黑雲母角閃石英安山岩、黑雲母角閃安山岩、含輝石黑雲母角閃石英安山岩及白化安山岩而成,其附近之沉積岩受顯著之矽化作用而變為堅硬緻密之矽質岩。
關鍵詞:基隆山;金瓜石;陰陽海;安山岩;鉀-氬法定年

知識單元名稱:金瓜石金銅礦床
名詞解釋:金瓜石火山體因產豐富之金礦,故俗稱「大金瓜」或「金瓜石」。 武丹坑火山體為一橢圓形塊狀之火山體,南北長約 1.6公里,東西最寬約 1.1公里,高度 660公尺,係基隆火山群之侵入岩體中規模最大者,其岩質為黑雲母角閃石英安山岩、角閃石英安山岩、含輝石黑雲母角閃安山岩等。本侵入岩體呈席狀或岩脈向北傾斜,厚度約三百公尺以上。本火山體深部可能與金瓜石岩體連接在一起。 金瓜石初期只開採金礦,發現硫砷銅礦後才變為金銅礦之礦山,二次世界大戰時,曾一躍為東南亞最大的銅礦選礦場。金瓜石礦山雖停採已超過二、三十年,但早期開礦所造成之環境污染與陰陽海的特殊自然景觀仍然存在。 草山火山體位於金瓜石本山火山體之東南側,呈南北兩個鐘狀之火山丘,岩石以輝石角閃黑雲母石英安山岩與輝石黑雲母角閃石英安山岩而成。 雞母嶺火山體,位於草山火山體之南,由火山碎屑與石英安山岩熔岩組成。雞母嶺(362公尺),熔岩以輝石角閃黑雲母石英安山岩與輝石黑雲母角閃石英安山岩而成;火山碎屑岩層分布頗廣,蓋覆雞母嶺東南坡一帶,南至土地公嶺,東至蚊子坑南方之海岸附近,以火山灰、石英安山岩之岩屑與其風化後之產物,並與其周圍之沉積岩碎屑等混雜而成。
關鍵詞:金瓜石 ;武當山;九份;硫砷銅礦;石英安山岩

知識單元名稱:基隆島
名詞解釋:基隆島位於基隆東北方約六公里;即東經121°47',北緯25°11'其東北-西南長約一公里,西北-東南長僅450公尺。本嶼最高點為182公尺,四圍呈斷崖或陡坡臨海。 本嶼完全由角閃黑雲母石英安山岩組成,其岩石產狀均與基隆火山群之基隆山石英安山岩相似。石英安山岩中常帶有輝石角閃安山岩、橄欖石輝石角閃安山岩和褐簾石、紅柱石與堇青石之砂岩或頁岩等捕獲岩。依海圖看來,基隆嶼原來可能為基隆火山群的一分子,為一岩脈狀火成岩體,因周圍之沉積岩層被剝削殆盡,本岩體遂露出於水中,然後因地盤上昇而露出海面者。因其隆起部分海蝕沿此石英安山岩體之主要節理面發育,故形成由東北至西南延長之島形。 基隆島石英安山岩之一特徵為含有大型黑雲母斑晶,呈長短不一之六角柱狀,其中大者可達二公分。黑雲母斑晶中有時含磷灰石、斜長石、紫蘇輝石及磁鐵礦等包裹體,而斑晶之外側有普通輝石及磁鐵礦所組成之反應邊。
關鍵詞:基隆島;石英安山岩;黑雲母斑晶

知識單元名稱:龜山島
名詞解釋:龜山島屬於宜蘭縣頭城鎮轄區,位於烏石港東方約10公里海面上。狀如海龜,面積約2.7平方公里,地勢分為龜頭、龜甲、龜尾等三部。龜頭呈橢圓錐形,惟其東半部已消失,最高處254公尺,與龜甲部間有南北向之凹地,為兩地區之界。龜甲部大致呈方形,最高峰397公尺,位於龜甲部南緣邊之中央,向北方展開其扇形之山麓,而其背後乃以大斷崖臨海。故龜甲原係一圓錐形山體,其南半已失,只留其北半而已。龜尾係一細長之砂嘴,向西北方延長,約一公里。島上小溪只分布於龜甲部之北坡面,均呈峽谷,以懸谷入海。 龜山島之周圍,斷崖臨海,登岸不易。龜甲部北側之斷崖高40~80公尺,下部之安山岩厚約30公尺,緻密質或多孔質,流狀組織顯著;其上蓋之集塊岩厚10公尺以上,層理甚發達,多含有浮石。其北部者安山岩流與集塊岩之互層,各約20~30公尺。龜頭部幾以集塊岩而成,層理發達,向北傾斜約25度。龜甲部南緣,島之最高處亦以集塊岩為主,安山岩為輔;性質與他處者相同。龜尾部之砂嘴,長約 1公里,尖端部分寬約50公尺,海拔高三、四公尺;構成砂嘴者並非砂而為安山岩礫,其大塊者直徑一公尺。砂嘴向西北伸出,其延長方向係受季風之沿岸流所影響。龜尾部有「龜尾池」 ,龜頭部有「龜頭池」 ,池之周緣呈陡崖;其地形與爆裂性火山口相似,尤其龜頭池附近為甚,該地浮石質熔岩與捕獲岩之熔岩甚多,故爆裂性火山口之可能性大。 硫氣孔分布於龜頭部之尖端與龜甲部最高處之崖下;此等兩地亦爆裂火山口之殘址,附近岩石受硫氣作用而換質,海水亦變為黃濁。火山口附近含大的石膏結晶和硬石膏。
關鍵詞:龜山島;海底溫泉;安山岩

知識單元名稱:火山活動史
名詞解釋:火山活動可以看作一連串由產生徵兆、誕生、成長到死亡而有系統的現象,包括:地震;地面發生裂縫;噴出水蒸氣、泥流或灼熱雲等;噴流出熔岩流或火山碎屑物、火山灰;火山形成;後火山作用;和停止活動。火山活動雖可分為這樣的順序,但各火山不一定都有相同的活動順序,有些只是有幾個現象而已。火山的活動一直延續到現代者稱為活火山;若在歷史上曾經活動者稱為休眠火山;經過長的地質時代一直不活動的稱為死火山。 一座火山的生命展延史從月餘到數百萬年不等,而以人類短暫的生命或文明史歲月長短去衡量界定活火山,實無多大的意義。有的火山在數千年前一再噴發,但目前已無活動徵兆,如以火山史長久的歲月而言,這是十分活躍的活火山。但以人的夀命衡量就很難說。 一座休眠火山可能覺醒,死火山也可以復活,故如僅靠過去的記錄來區分它,未必十分正確。例如,西元79年義大利的松馬火山,活動已停止達七世紀,其附近龐貝城與赫克蘭紐城的居民,早已認為是一座死火山。該火山卻瘋狂毀滅性的再噴發,形成有名的維蘇威火山。 所謂後火山活動是指火山到了衰老期,其殘留的火山活動現象,包括噴水蒸氣、噴泉、硫氣噴泉、碳酸氣噴泉等。 噴氣孔:以噴出水蒸氣為主,有時亦夾有含硫氣體(H2S)臭味難聞,昇華而成硫黃結晶。大屯火山群地區與龜山島尚存有多處噴氣孔。 科學家認為一座活火山係指近期內有噴發爆炸等活動或顯示蠢蠢欲動不寧靜等現象,如不尋常的地震、地震頻繁或大量新的氣體放散射出。
關鍵詞:活火山;死火山;熔岩流;灼熱雲;噴氣孔

知識單元名稱:龜山島是否為活火山
名詞解釋:近年來台大地質系運用「熱螢光定年」對龜山島火山岩中的沉積岩進行年代分析,結果顯示龜山島在過去一萬年以內有噴發記錄,加上海域四周仍有地熱溫泉現象,而認定龜山島為活火山。但仔細觀察火山碎屑岩地層或熔岩流岩層剖面,常有褶皺隆起似背斜構造與逆斷層存在。由岩石力學的經驗推估,當初此岩層於受到擠壓等構造運動波及受力時,其上覆的岩石或碎屑物必有相當之厚度。導致這些岩層封閉或重荷壓力達相當程度,因而提高了岩石的可塑性,而以褶皺撓曲變形因應,否則受到擠壓將極易於碎裂。而欲使巨厚的物質侵蝕夷平殆盡使岩層裸露,絕非數千年所能達成。依熱螢光年代分析宣示龜山島過去七千年間曾有4次火山爆發存有諸多疑竇,熱螢光定年的背景校正與地質意義尚有待釐清與斟酌。 龜山島噴水蒸氣、硫氣和硫黃等地熱現象,根據近三十多年來的觀察與研究,大致已呈現衰減逐漸不活躍之趨勢。此島海域冒著海底溫泉、水蒸氣、濃郁的硫黃味等地熱現象如今已大不如前。考其原因,絕非921大地震或2002年3月31日花蓮秀林地震等所引發的龜頭部山崩,噴氣孔遭掩埋阻礙噴氣活胳流通。因早於1989年第二度回龜山島時已見1980年前煙霧迷漫臭味難聞之海域,當時船隻已可以接近,並發現有噴孔殘跡留存。龜頭部常見有硫黃,頸部南緣有硫黃礦採掘殘遺,今已不復見。此可能代表著火山地熱現象已逐漸移位、低迷不再旺盛。如無逐漸強烈的火山地熱現象、快速的地殻隆起抬升、地震頻繁與異常變化,實難以斷言龜山島為活火山。
關鍵詞:龜山島;海底溫泉;休眠火山;活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