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火山群
陽明山國家公園之火山地質(一)小油坑

 

文、圖 莊文星

日據時期即已成立「大屯國立公園」並於1941年3月10日發行纪念郵票(圖1),圖1.日據時代於1941年3月10日成立大屯火山國立公園並發行紀念郵票當時規劃的範圍包括七星山、大屯山區及觀音山等地,此計畫惜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延宕。1963年,交通部觀光事業小組曾委託當時的台灣省公共工程局,將陽明山(草山)公園及鄰近七星山、大屯山、金山、野柳與富貴角等北部濱海地區,合併整合規劃為「陽明山國家公園」,面積約28,400公頃,唯受限於當時尚無國家公園法而擱置。
1984年起即大力推動國家公園建設工作同時也強調自然生態之保育;這幾年來,除了設置七座國家公園外,也陸續通過了台灣地區自然生態保育方案、台灣地區海岸保護計畫及東北角風景特定區計畫等,並陸續成立了東北角、花東縱谷及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等單位。另外對於稀有動、植物,也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加以保護與復育。
國內七座國家公園各有其不同的地質景觀: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具有火山特性之地區,公園是由火山活動所造成的各種火山地形、地質景觀,如錐狀火山(面天山、紗帽山、七星山)、火山口、硫磺谷、噴氣孔等。玉山國家公園具有高山地形、地質景觀,氣勢磅礡的崇山峻嶺及深不可測的深谷,均顯出令人震懾的力量。墾丁國家公園是具珊瑚礁等海岸地形、地質特色之景觀區,如裙狀珊瑚礁、沙灘海岸、岩石海岸、石灰岩台地,孤立山峰、崩崖。太魯閣國家公園則是峽谷、斷崖及綺麗之大理岩及其他的變質岩景觀區。雪€霸是個宏偉石英岩的高山型國家公園;金門與馬祖則是花崗岩、片麻岩與玢岩之丘陵地戰地國家公園。由此可見,當初我們在選定國家公園的位置時,已略有地理景觀區之摡念。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三座國家公園。台灣光復前,陽明山地區即因大屯山色、火山地形、溫泉資源等特色成為台北地區民眾旅遊勝地。陽明山公園位處台北都會區,面臨土地發展及旅遊需求之壓力,資源不斷受到破壞。民國六十一年六月十三日頒布國家公園法。民國七十一年內政部邀請行政院經建會、國防部、省、市、縣政府等有關單位共同勘定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區域範圍。1983年元月一日,行政院核定並公告陽明山國家範圍及面積。1985年九月十六日成立國家公園管理處,積極推動各項建設及業務。
陽明山國家公園位於台灣北端,座落大屯山群彙中心地區,涵蓋台北市士林、北投區及台北縣淡水、三芝、石門、金山、萬里五鄉鎮之山區,海拔標高自200公尺至1120公尺,東面至磺嘴山、五指山東側,西面至烘爐山、面天山西麓,北面包括竹子山,南面至紗帽山及鵝尾山南麓,考量當時的時空變化與環境變遷,剔除過度人工開發之區域,面積已縮減至約11,456公頃。
依據地質年代測定結果顯示,本區域內之火山過去共經過三次的主要噴發;火山噴發時間分別在距今約二百五十萬年前(形成七星山底層及大屯山;七十五萬年前形成竹子山、小觀音山、面天山及向天山),和五十萬年前(形成七星山上層、磺嘴山及大尖後山),是中國境內除東北吉林長白山和黑龍江五大連池外,另一火山特性與地質地貌比較完整突出之地區。其中向天池、磺嘴山與大尖後山(冬瓜山)等地之舊火口,至今猶可辨識。由於上一次火山噴發距今不過數十萬年,噴發活動雖已停止,仍留存火山活動之殘跡,如硫黃噴氣孔、地熱、溫泉等現象分布在區內之金山斷層帶,成為本區特具的自然景觀之一。
小油坑為一處後火山活動極活躍的地質景觀區(圖2、3),

圖2.小油坑硫汽孔、噴汽孔之爆裂火山口。
圖3.小油坑爆裂火山口之後火山期之噴水汽、硫汽火山景觀。

位於七星山的西北麓,由陽金公路的小觀音山站右行可達地景步道。海拔高度805公尺,長約200公尺,寬150公尺的橢圓形窪地,其後火山期的噴氣孔、硫氣孔、硫磺溫泉與爆裂火山口之崩塌地形為最具特色。硫磺在高達200℃左右會熔化成橙黃色的流體如油脂,因而產硫磺的地方就名油坑,而有大、小油坑之稱(圖4),圖4.煙霧迷漫之小油坑噴汽孔、硫汽孔。小油坑之規模雖不若大油坑、硫磺谷,但交通便利,驅車可直抵遊客服務中心,為陽明山國家公園之重要火山地景與地標。
七星火山爆發時爆炸四散的火山碎屑物所形成的灼熱雲風暴,有如移山倒海的狂濤湧浪。此時速高達七、八十公里的碎屑湧浪有如沙塵暴所帶來的火山碎屑物,於小油坑一帶堆積成一堆堆的山丘。此由高達一、二百度以上火山碎屑夾雜火山灰墜落堆積,凝聚而成的火山碎屑岩或稱凝灰集塊岩或凝灰碎屑岩,質地堅硬抗風化侵蝕易形成聳立陡峭的山峰。
小油坑噴氣孔與硫氣孔煙霧瀰漫強酸性的熱蒸汽,易使周遭的岩石腐蝕,其所含鐵鎂物質流失白化而成白土。但不斷冒出永不休止的熱蒸汽與硫氣,其所含的硫和岩石所流失的鐵結合,成硫化物之黃鐵礦(愚人金)之黑色粉末的混染,而成黑色的大地(圖3)。
小油坑噴氣孔可能因地下通路的腐蝕崩塌,阻塞而另謀其他裂隙管道疏解,或因地下熱源潛移他處或火山活動力道衰竭,熱能不足而逐漸衰竭凋零,僅留殘舊的噴氣漥洞(圖5) ,吞雲吐霧嘶嘶呼嘯之風光不再。


圖5.小油坑舊噴汽口殘留